王海春于2015年7月底来到义牒镇下河村担任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他与下河村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五个着力”的职责任务,认真履职、积极开展工作。
下河村有6个自然村,呈一条直线分布在一道15公里长的沟里,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下河村的工作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观。
真心实意为驻村群众办实事好事
王海春自驻村后经常与村民交流谈心,用真诚换取村民的支持和信任。他了解到穿村而过的河流阻挡了村民居住地与千亩核桃园的道路后,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到晋能集团投资的50多万元,建了一座爱心桥,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他在村民中调研得知,靠近水源却无法取水浇地,与村“两委”干部研究决定,去年分别在两个自然村打两眼深水井,解决了部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公开公平公正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在村内开展各项工作,始终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采纳群众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制定妥善的工作方案。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为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王海春与村干部一起积极申请下河村通往义牒镇的7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并对涉及拓宽占用耕地的5户村民的土地逐户测量记录,积极向镇领导请示汇报,与村民沟通协商,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标准,并张榜公示。目前,路面硬化工程已顺利开工建设。
调动“两委”积极性,当好村里人,问计于村民
对村里的事物,出点子、想办法、把好关,把决策权交给“两委”班子、党员和群众,尤其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依靠党员群众,用民主公开的方法来解决。营造和谐融洽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
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吸引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人员等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相关扶贫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履职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严于律己,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主动担当、认真履职、齐心协力,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