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越发的寒冷起来,离石区信义镇任家沟村的村民们趁着冬闲给核桃树刷白,一棵棵挺拔健壮的核桃树整齐地排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任家沟村致富的梦想伴随着冬天的脚步越发清晰,而我的扶贫故事也要从这片美丽勤劳的土地上说起……
精准走访摸家底
2015年8月,我受组织派遣来到任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找准贫困原因,弄清真实情况,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先决条件。在刚来任家沟村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我带领驻村工作队,对全村96户208口人进行了逐家逐户深入细致的摸底走访。早上很早就出门,晚上很晚还在老百姓家里问情况,有时中午也来不及休息。每天走访结束,还要加班加点将了解到的情况,按因病、因学、年老、体残等致贫原因对每家每户进行建档立卡。走访中,我十分注重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及时发现和解决村民困难,采取村民代表审议、讨论、公示等程序,用村民认可的方式,认真开展贫困户评定工作。
通过扎实的走访,最终确定了任家沟村建卡贫困户35户71人,除将老弱病残的13人确定实施兜底扶贫外,我又按性别和年龄段将其他贫困户进行分类,结合每家情况进行因户施策,初步制定了脱贫计划。
夯实基础改民生
走访越深入,发现贫困村民的困难就越多,其中路不通、基础设施落后是贫困的病根儿之一。充分结合村情村貌实际,我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讨论研究,决定从基础建设着手,快速改变任家沟的贫穷落后面貌。雷家山自然村是任家沟核桃经济林产业最大的村子,道路状况却极差,因而决定先对这段道路进行改造。规划完成后,我们积极上报建设方案,努力争取协调资金。为用好资金,抓好工程质量,把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我们组织村民制定了项目资金、工程质量公开监管机制,竭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对工程质量问题“零容忍”。经过大家的努力任家沟村合理规划并顺利完成硬化了通往雷家山的2.5公里田间道路,并为200米的土路铺上了河卵石,彻底解决了制约村民发展致富的瓶颈问题。
看到村民笑逐颜开忙活在田间地头的身影,看到各种农用车辆在新修硬化水泥公路上迅疾而过的车轮,看到任家沟村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的变化,我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更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产业发展奔小康
近年来,信义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离石区委、区政府号召,在全镇大力推广和发展核桃林经济。任家沟村坡地多、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十分适宜发展核桃经济林。如何将全村的1296亩核桃树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我和村主干商议由村委统一对核桃林进行管护,除高难度的修剪枝干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外,刷白、除草、整坑、耕地都优先雇佣本村村民,无形中使他们增加了收益。经过一年的努力,成效十分明显,核桃产量从去年的27万斤直接飙升到今年的45万斤。今年又完成了对568亩核桃林的高级换优;另一方面,我和村支书又在核桃的深加工上动起了脑筋。今年六月份,我和村主干以及村里的核桃大户多次前往去河南、汾阳、晋城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购回脱皮机、烘干机等核桃加工设备。下一步,除邀请核桃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外,我们将按照“户户种核桃,大户带小户,户户都致富”的目标,大力普及核桃种植技术,延伸核桃产业链,增加核桃附加值,帮助更多贫困户尽快脱贫,夯实老百姓核桃产业化致富的根基。
每次走进村民家,听着句句亲热淳朴的话语,接过他们热情递来的茶盅,坐着他们用衣袖不断擦拭的板凳,我的心暖融融的,初来时的陌生感、焦虑感、距离感荡然无存。每次他们有困难来找我时,总会不好意思地说“梁书记,你那么忙,我还来烦你”,其实我知道,他们“烦”我的次数越多,说明我们心里的距离就越近,是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而我也早已忘掉了自己扶贫干部的身份,重新增添的是成为任家沟主人的自豪感。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