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年轻干部。2016年他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激情与梦想,被派到临县临泉镇杜家沟村,开始了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涯。“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王玮很快便成为了老百姓的贴心人。
临泉镇杜家沟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全村410户,1220人,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乏力。杜家沟村一度成了远近闻名的“问题村”。
针对班子战斗力不强的问题,王玮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党员、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调查发现村“两委”凝聚力不强、战斗力弱,村民来反映情况,支委与村委你推我,我推你;村务几年没有公开,村民对村务毫不知情。村干部的这些行为,令村里很多群众不满,以致于出现“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能干事,无心做事”的尴尬局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杜家沟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要建设好村级班子和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为此,王玮多次向临泉镇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组织村“两委”成员召开协调会议。经过镇里出面调解,村“两委”的矛盾有所缓和。同时抓住农村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多次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民主生活会。大家把憋了好久的心里话摆到桌面上,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逐步消除了隔阂。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干部的气顺了,心齐了,劲足了。经过近二个月的思想政治工作,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了。
解决了村班子思想涣散、观念陈旧、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后,他一头扎进精准扶贫相关工作中。
摸清底数,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安排,他充分发挥下乡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面对面、零距离与村“两委”班子在发动群众、解读政策、会议研究、把关确认、公开公示等方面全程参与和指导,精准确定杜家沟村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275人,其中五保户19户23人,发动机关干部职工24人结对帮扶了40户贫困户。与下乡工作队队员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到炕头、下地头,了解村情民意,形成了《杜家沟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全面分析了致贫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杜家沟村脱贫五年规划》和《杜家沟村年度扶贫计划》,提出了实用的帮扶措施,为杜家沟村按计划、按时限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班子建设,筑牢基层组织基础
驻村工作以来,王玮多次在杜家沟村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领导讲话精神,学习廉洁自律规定,学习扶贫攻坚政策,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老年代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帮助村“两委”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现状等实际,共商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计策,强化支部建设,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形成民主、公开、公正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协助村“两委”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严格把关,严格程序,公开公正,按标准确定了贫困对象。对贫困户进行深入走访核查,并与村干部座谈,掌握真实准确的情况后,认真细致地完善了精准脱贫管理手册。制作了杜家沟村贫困现状图、致贫原因分析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村脱贫目标任务图和脱贫攻坚组织保障图等五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村级“作战图”。
精准扶贫,真心帮扶办实事
王玮始终坚持把为村集体、老百姓、贫困户办实事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在扶贫工作上坚持“不因善小而不为”的积极态度,以“不积小溪无以成河流”的恒力韧劲,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落实和完成好各项扶贫任务。
点亮农村小路。针对杜家沟村村民普遍反应由于村间道路太阳能路灯缺少,导致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的情况。急群众所急利用扶贫资金投入10万余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4盏,点亮了全村,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的实际问题。
开展教育扶助。去年8月22日,为杜家沟村被大学录取的2名学生发放总金额4000元的爱心助学金,并举行了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
强化文化扶贫。杜家沟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生活匮乏,他积极争取市文化局政策扶持,为村里争取村民文化广场建设资金10万元,目前市财政已同意批复专项资金,安排计划已经下达到临县财政局。为丰富村民过节文化需求,向临县文化局争取大锣鼓、小锣鼓、大镲锅、小镲锅各一套。为提升村民体质、改善村内风气,向市体育局争取村民健身活动设施一套,相关报告已经主管部门同意,安装计划也已下达,待村民文化广场建成后予以安装调试。
推进产业扶贫。针对杜家沟的土壤条件,积极与县农业局沟通协商并初步形成意向,争取明年200亩中药材种植计划,贫困户每户平均种植2亩,增加群众增收路径。
医药下乡送健康。针对杜家沟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于去年12月6日联合相关单位和医疗专家开展“医药下乡送健康”活动。这次活动为村民免费开展心肺听诊、血压测量、血糖监测、心电图测量、B超、胸片等多项健康检查。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摆放展板1块,条幅2条,解答群众疑问130余个,义诊村民200多人,并为每位村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发放总价值1万元的药品。
下一步计划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扶贫专项资金,积极落实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建设2套光伏发电试点,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的工作目标。同时推广200亩中药材种植试点,改变村民种植传统农作物增产不增收的窘境,通过积极的引导有效提高村民收入。说起今后的工作,王玮眼中充满了希望,口气也坚定了许多。村民秦继顺说:原以为“第一书记”是搞形式,是下来镀金的,没想到王书记一来就为我们办了这么多大好事。有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福气。这样的干部我们希望多来几个。
春华秋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他的工作经历从基层乡镇到中央部委。多年的工作历练养成了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性格。现在他又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一线,访民情、定方案、兴产业。能够见证扶贫攻坚这伟大的事业并且献身其中,像王玮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许多。青春是一种精神,扶贫是一份事业,让青春这种精神在扶贫这份事业中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