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吕梁精神吕梁精神

一棵草 一杆秤 一阵风 一块石————记孝义市南小堡村村民眼中的第一书记陈谈元

来源:武姝君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9 16:25:41

    南小堡村是在孝义市挂牌的上访村、不稳定村,2014年换届选举包村干部去了村里出不来,饭也不让吃,这样的村子你敢去吗?
    “当过兵的人什么也不怕,死都不怕还怕啥呢?”
    在孝义工作十六年,有十年在部队,又是外地人,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懂,孝义农村去过的满打满算就5个,农村工作更不懂,如何开展工作?
    “不在村里吃一口饭,不花村委一分钱,公平、公正、公开办事,没有问题没有后遗症!”
    敢说这话的,是当了26年消防兵、干了六年交警工作、2015年被组织选派到孝义市大孝堡乡南小堡村挂职“第一书记”的转业军人陈谈元。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南小堡村从孝义市市级“信访稳定”重点管理村变为了零上访村,从大孝堡乡21个村最后一名变成了第一名。在南小堡村1224名村民眼中,他是一棵草,一杆秤,一阵风,一块石……

    一棵草,扎根群众办实事


    他就像一棵草种,党把他播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无论是在烈火中还是在贫瘠的土壤,从消防队到交警队再到信访重点村,他的生命里只有四个字:坚决服从。
    南小堡村两委矛盾由来已久,原村长和书记因为承包土地、拆迁的事情闹意见,分成了两派,开会就互掐吵起来了,后来还打起来,根本坐不到一块,更别说商议村务,2014年换届更是大闹得连两委班子都没有选出来。“我们村来了就出不去,一般干部都不想来不敢来,”村里分管党务的书记石树桥说,“陈书记第一天进村就是我接待的,人家有工作步骤和计划,先把老党员和老干部走访了一遍,接着又把上访户走访了。”2015年6月1日去乡镇报道后,陈谈元便开始走巷入户,第一天去村委,铁将军把门,连钥匙在谁手里都不清楚,连着两个多月的时间把村里每家每户都跑了一遍。谁家是五保户,谁家吃低保,村里哪的自来水漏水,哪块路面损坏,村委哪里门窗该修一修了,不管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还是谁也不去留心的角落,陈谈元记了满满一本民情日记。2015年7月8日,新增办理五保户一户,赵俊,60周岁,无儿无女。为村民石润文、张富连、石锁环、石金泉等8人办理了(大病)低保。2015年9月10日,补发幼儿园教师工资。2016年8月11日,硬化石润禄巷370平米,村内部分路面损坏修复336平米,村委会换门窗,封闭了阳台,粉刷了办公室。
    村民得知他在交警队工作,有点事求他帮忙,一个电话打过去,二话不说,只要不违反原则能帮就帮。在小事上仗义,在大事上有好点子。通过走访他梳理出村里多年来引起上访主要矛盾:账务未公开透明、班子建设问题、土地流转、接送上学、宅基地、各项外欠款问题等十多项,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了上访的焦点。
    怎样解决上访问题?村民们说他是医生看病,把住脉了,制定了亲情调解、朋友调解法,一年多无一个上访户。就拿宅基地来说吧,旧支部给38户村民批了建房用宅基地,从2001年一直到2015年都解决不了,村民们三天两头大闹、上访。不仅是村民,一些两委干部也是受害者,了解清楚情况后,陈谈元先是做两委干部的思想工作,再通过亲戚、朋友关系做村民的工作。
    村两委干部董秋生两个弟弟之前分别问村里批了五间房,各交了12200元,一直到现在房子没盖起来不说,钱也没有退还一分,“当老大的是干甚的?我两个弟弟11口子也是受害者了么,一开始,咱也有情绪,后来陈书记跟我讲清楚,我就跟老三老四说了,有人管也有措施方案,自然不闹了。他说下的,我认!当过兵的人,我们信得过!”

    一杆秤,不偏不倚解纠纷


    说老实话,以前我们村村民很淳朴,征地后才变得不稳定了。山东信发征地1700亩,涉及经济利益,谁也想争夺,两委干部坐不到一起开会,支部开支部的会,村委开村委的会,一件事情支部同意村委不同意,村委同意支部又不同意,不打架就是好的。
    最难的是把人聚在一块解决具体问题,对于陈谈元来说,在这个孝义最难弄的村子里要想开展工作,关键是人的问题,人的思想统一了什么也好做。没有新的两委班子,他把旧两委班子成员召集到一起,来是来了,可不往一起坐,两派不说话,怎么办?
    “开会有人闹事别人是躲上走了,他是往前走化解矛盾了。两头调解地各给对方个台阶下,慢慢又融合到一起。”乡镇任命主管村务工作的第一书记王学斌直言,“我们两个搭班子,都不是本村人,都当过兵,我性格倔强脾气暴躁,一开始意见不统一两个人也吵过闹过,但人家涵养性好,能容人,有时候本身是咱的不对,人家还反过来给我道歉,跟咱主动沟通,帮我出了不少好点子。我文化程度不高,说服教育人都是他,有时我和村民讲不通就吵起来了,都是陈书记给说点下情话,调解了。”
    两委干部石长泉说,“陈书记给我们讲利害关系,两委不团结,不能办实事,受害的是村民,不要因为个人恩怨阻碍整个村的发展,说开了也能想通了,他就是两派的搭桥人、牵线人。”村民对他的评价是做事特别认真,甚也是公开上会研究,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每人都签了字,村里210亩集体用地,公开招投标,乡镇、村干部全程录像监督。公平、公道办事,这就没有问题也没有后遗症。原来村里上访重点人员就有9个,现在谁也不跑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解决了还跑啥。

    一阵风,雷厉风行保平安


    军人作风,不拖泥带水,果断,雷厉风行。这是村民对他的一致评价。在消防队干了26年,每天盯得就是训练、灭火;去了交警队,每天盯得就是车、路、驾驶员;如今挂职第一书记,大大小小安全隐患不放松、不放过。
    一进村,62个路灯崭新地立在道路两旁,村里公路修复平整了,20多个蔬菜大棚建起来,32个监控安装上,之前村两委瘫痪着,没人管理,别的村都办理了的唯独南小堡没有,现如今,样样赶上来,这不前两天,12月5日,安监局来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南小堡被评为“安全社区先进村”。
    看见村里农网私搭乱设,这么低万一触电怎么办?2015年底全部农网改造,不用村里老百姓掏一分钱。幼儿园紧邻着公路,万一有孩子跑出来玩怎么办?教室厕所破旧不堪,楼道里也不平整,这都是安全隐患,不仅补发了幼儿园老师工资,还立马动手加设护栏,维修了卫生间、楼道,粉刷了办公室,整修了锅炉,原来教育都成问题,现在在联校都认可。
    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个大问题,村里没有村办小学,学生们要去李家庄上学,路上大车多,以前村集体给雇中巴车,一天四趟,陈谈元发现有时候中巴司机图省事,应该跑两趟的有时一次就都拉上了,本身就有交通安全隐患,再加上超员问题,一刻都不敢延误,与校长协商解散了,并于今年2月23日上会研究由村集体补助发放给每户150元交通费,由家长自行接送。
    南小堡村紧挨着企业,是养车大村,全村有30户养车的,大车有100多辆,隔三差五晚上不是丢油,就是丢车丢电瓶,陈书记给安了两组摄像头,无死角全覆盖,之后就再也没有偷盗现象了。
    今年雨季多,雨水多,大孝堡乡各村蔬菜大棚受损不少,风大雨大淹死不少菜苗,唯独南小堡村没有损失,这都是“核动力”的功劳。原来,核动力是陈谈元的微信名,夏天防汛,他每天跑到村里巡查,半夜里还在“南小堡工作队”群里发微信,打电话,说中央气象台预报说晚上12点有暴雨呢,怕蔬菜大棚淹了,当下拉上我开车到了村里,夜里两点多又调上水泵立马抽了水,王学斌很庆幸,“要不是他坚持我估计也做不到”。

    一块石,纪律严明暖民心


    一年多处下来,没的说,真是个硬石头了,那天中午我家里捏饺子,留下他吃饭,他说不行不行,不在村里吃一口饭。总是他请我们,谁请他都不吃,在石树桥看来,陈谈元相当有原则,保持部队作风纪律够硬。交党费的时候差一块钱,我说替他垫上吧,他坚决不让,一块钱也不含糊。
    在村委还制定了零招待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凡是村里必不可少的招待交际由村干部自己出钱支付,村级财务一律实行零招待,从根本上杜绝了村与村之间互相请客,乡干部在村内吃工作餐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招待现象,净化了风气,提高了村集体资金的利用率,也提升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这样一块硬石头,也是村民心中的暖石头。党员石建胜的老婆今年查出是食道癌,儿子也住了院,实在看不起,庆七一的那天,陈书记知道后,当下掏出1000元,这对于村里人来说是一个月的工资,能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很不容易,在他的带动下,所有党员纷纷解囊,一会功夫就筹集到五六千元,解决了石建胜一家的燃眉之急。
    他总说自己是挣工资的人比村民赚钱要容易,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只要看到村民有生活困难的,总是一给就是二三百,村民给他算了一下,光知道的一年他个人掏腰包就贴了一万多元,更不用说给村里打水井,修自来水管道了。
    去年20个蔬菜大棚也是他自己雇了辆大巴车带着15个党员、村民代表去去榆社考察建起来的。建大棚土地、电、路、浇地水都由集体解决,一个大棚村民个人只需投资八九千元,村里给统一品种种上了西红柿,与东盘粮签订销售合同,卖价比当地市场还贵,今年已经收回成本,明年就可以受益了。“大家陪我入户,辛苦了,夏天不要上火了,注意身体”,今年夏天陈谈元又自己掏钱给全体党员干部买礼物,一个人发了一个口杯。其实,在交警队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转业,2010年到交警队任职,连着几年他的工资都没有发,还是去年才开始补发的。
    虽然他是个外地人,但村里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儿童都认识他,一进村,离得老远就打上招呼了,在巷子里就聊开了。如今这个昔日上访最严重的村成为了大孝堡乡荣誉最多的村,党建、卫生、安全、教育各项均是第一。他是一座连心桥,用真心消除了两派的纠纷隔阂;他是一杆秤,公开公平公正解决大小问题;他是一阵风,事关百姓财产生命安全的都必须马上就办;他是一块硬石头,严守纪律,也是一块暖石头,捂热每个人的心;就是这样一棵小小草,在百姓心中扎了根,慢慢长成一棵大树,正如军人的风姿。如今,南小堡村的村民都离不开他了,一定要他留下来,多待上几年,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