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初夏时节,走进离石区信义镇千年村村民刘久荣的牛棚中,刘久荣正忙着给牛喂食,并清理牛棚里的牛粪。“这几天天气温度高,不能给牛食槽中一次性放太多饲料,要以牛够吃为准,不然饲料是非常容易发霉的,小牛吃了会影响健康。”从刘久荣的话语中,明显能感觉出他对牛的悉心照料。
刘久荣一家就他和老伴两人。老伴身体不好,患有慢性病,需常年吃药,不能做重活,吃药的开销很大。他也年纪大了,没什么技术,家庭收入只能靠着“一亩三分地”,生活过得结结巴巴。
“有了干部进村帮扶后,家里现在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刘久荣和记者谈起了他近年来家里所享受的帮扶政策。2014年,刘久荣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干部帮他申请到了低保金,因为医疗扶贫,还帮他老伴办理了慢性病证,享受了医疗救助,从哪儿以后,刘久荣每个月都能领取到低保金,还有养老金,他老伴的医药费大多能报销,家里的负担小了。“我知道,光靠救助是无法脱贫的,政府能帮助我,但是不能一直养着我,身为一名老党员不能一直给政府添麻烦,我也要寻思着做点啥。靠自己脱贫致富!”2016年,刘久荣冒出了想养牛的想法,便主动找到驻村工作队,积极向村委及驻村帮扶干部询问建议,大家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后,觉得养牛不太累,也适合他这个年纪做,便支持他干。
说干就干,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刘久荣买了几头小牛开始养。“因为之前养过牛,我熟悉牛价行情,所以我一般都是买小一点的牛,把牛养大一点隔年再卖出去,这样赚牛的差价。”这是他以前的养牛经验。2017年,刘久荣把之前养的牛卖出去了几头,赚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手里握着卖牛的得来的钱,刘久荣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赶紧趁热打铁,又购买了几头牛。“虽然每天给牛添食、放养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我却干得十分带劲。我知道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奋斗的,只要肯努力,脱贫致富不是梦!”刘久荣感慨地说道。2017年年底,通过卖牛,刘久荣家的平均收入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他主动找到村委递交了脱贫申请书,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谈起自己脱贫的故事,刘久荣笑着说:“现在我每天不是干农活,就是去牛棚精心饲养我的十几头牛,虽然很忙、很累,但我过得很充实,我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不劳动哪来幸福!很感谢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让我走出了贫困。今后,我打算建个牛舍,多养几头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晶晶)
责编:高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