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舆情监督舆情监督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刘少伟 发布时间:2016/8/6 17:26:53

    “每年给我一次性资助的2000元,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里困境,但对于我的学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近日,在中阳一中读高中的小王同学,说到该县教育扶贫对自己的帮助,颇为感慨。
    “从2016年到2018年底,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确保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2016年,实现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机制,保障贫困村孩子享有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到2017年,力争所有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贫困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着力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家庭的扶智脱贫工作机制,促进贫困家庭稳步脱贫。到2018年,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获得职业学历教育,确保贫困家庭全部脱贫并过上小康生活。”这是中阳县“五个一批”中“教育发展脱贫一批”的政策要求,所制定的今后三年教育发展脱贫一批的总体目标。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中阳县一直秉承着这样的扶贫理念,在充分利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该县扶贫的资源优势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举措、全方位地助力教育如期脱贫,为全县“三年脱贫摘帽,五年实现小康”目标的顺利保驾护航。
    精准改造,发力!“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校可上,而且能上一个好学校。该县将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范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地区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今年,将利用“全面改薄”项目,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中阳四中、中阳五中、暖泉小学、金罗小学塑胶操场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31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内外墙全部修补粉刷。大力推进“互联网 +教 育扶贫”,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县计划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建设,到2018年全县农村学校全部实现“三通两平台”。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启动职教中心建设,到2017年高标准建成符合国家县级职教中心要求的“中阳县职教中心”,到2018年建设2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加快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依托小学现有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一批附属幼儿园,逐步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到2018年,计划完成6所贫困村幼儿园新改扩建任务,其中2016年2所、2017年2所、2018年2所。此外,在招生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多项倾斜政策,提高了普通高中学校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比例。
    精准资助,给力!“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能上好学。该县对建档立卡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在校寄宿生生活费、普通高中学生,发放每生每年2000元助学金、中职学校学生,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的生活费补助。提供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元——12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高校新生入学省内院校每人500元,省外院校每人1000元的路费及校后短期生活费。并坚持财政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贫困大学生奖补基金,对考取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的贫困生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家以开展“金秋助学”、“一对一、手拉手”、“爱心助学”等多形式、多元化的帮困助学活动,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同时,制定出台了农村学校教师中级、高级职称评聘、评模评优的优先倾斜政策,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的评聘比例;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山区岗位补贴机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村小及教学点教师的补贴,确保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教师的稳定性。
    精准培训,助力!“精准培训”加大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该县利用“国培”“省培”“市培”全覆盖轮训农村学校教师(校长)。“国培”“省培”“市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所在地学校倾斜,实现贫困村所在地教师(校长)培训全覆盖。加大对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力度,每年派出40名城区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到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支教,为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彻底解决好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村学校教师教得好的问题。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到2017年,依托县职教中心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重点面向贫困村年龄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主要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和生产生活自信,确保贫困户农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早日过上更高层次的小康生活。
    “扶贫先扶智”,唯有解决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用知识和技能斩断“穷根”,才能彻底甩掉一代传一代的贫困“帽子”。“三个精准”的实施表明中阳县已经在教育发展脱贫一批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和美厚实的小康中阳也正在向该县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