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坚岭,赤坚岭,顶上一把关,鸟兽难过岭。赤坚岭村是方山县马坊镇的南大门,全村4700亩耕地,大部分斜挂在山坡上。村里347户10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5户105人,在这样一个生产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怎样让乡亲们摘掉穷帽子?
10月26日,笔者深入赤坚岭村农家,就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详细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梁永清说,赤坚岭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赤坚岭村海拔高、光照充足的优势,在将光伏发电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措施的同时,发展种植、养殖、中药材、沙棘等产业。所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收入45万元左右,其中60%的收入直接用于贫困户补助,贫困人口人均可增收543元。
“在赤坚岭村郭栓平一家命运是不幸的,父亲双目失明,妻子是聋哑人,自己也是残疾人,除了两个孩子是健康的,家里三个成年人都是残疾人,但今年年底,郭栓平一家仅光伏扶贫款就能领到五千多元,光伏和社保、低保将一起为这个家兜住底。”马坊镇宣传员、赤坚岭村包村干部梁燕说。
这是方山县马坊镇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马坊镇共有低保对象2152人,五保对象190人,按照扶贫建档立卡摸底情况,有20%的贫困人口难以通过产业发展和务工增收实现小康,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来实现脱贫;有701户、1980人需要通过异地移民搬迁实现脱贫;有1092户需要通过危房改造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如何让这些人实现脱贫并走向富裕,马坊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采取精准“滴灌”拔“穷根”,产业富民奔小康的方略,通过种植增收、养殖促收、光风稳收、务工创收、兜底保收,确保实现如期目标。
种植产业增收
“今年购买了3000粒原原种薯,每粒花了7毛钱,购买原原种薯共花了2100元,刨的种薯2500斤,按现在市场价每斤2块钱计算,可卖5000块钱,可俺还舍不得卖了,明年自己要种了,想赚更多的钱。”赤坚岭村51岁的刘振华为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马坊镇属高寒冷凉地区,适宜马铃薯种植,是全县最大的马铃薯产区。今年,马坊镇为使全镇贫困户如期脱贫,全力打造绿色马铃薯基地,引进冀张薯8号、青薯9号、克星1号、晋薯16号等优质品种,建立了三级种薯推广体系,脱毒种薯种植达到2万亩,绿色马铃薯种植1万亩,全镇种植面积约为3.5万亩。目前该镇隆盛土豆专业合作社、宏光特种马铃薯合作社和凯农绿色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从事马铃薯三级种薯推广体系,初步形成了从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组培、扩繁、供种为一条龙的三级种薯体系建设,年可供5万亩(500万公斤)的脱毒马铃薯种籽,为马坊镇发展马铃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原种培植收益不错,可眼下马铃薯价格偏低。鉴于这种情况,镇里立即采取措施,开工修建薯窖,打错季节销售战略,力争让马铃薯卖个好价钱,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目前赤坚岭村的两个薯窖已经修建完成,里其村的薯窖正在建设当中。”马坊镇副镇长王熙照这样说。
沙棘产业保收
马坊镇沙棘产量高、品质好,野生沙棘面积在10万亩以上。今年,马坊镇结合生态扶贫政策,在退耕还林地主打沙棘品牌,按照规划,力争完成新栽植2万亩沙棘的目标。根据政策每亩补贴300元,加上沙棘每亩收益可达500元,人均可增收800元。
中药材产业扩收
马坊镇林地面积有45万亩,气候冷凉,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去年试种柴胡、连翘、猪苓、党参共计6000多亩,已经获得成功。“十三五”期间,该镇将在林沿周边和经济林地发展中药材3万亩,主推柴胡、黄芪、黄芩三个品种,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养殖产业促收
“我家有2口人,多年来一直就是种地和养牛,以前养的不多,去年买了两头能下牛犊的母牛,今年就加了4个牛犊,这会共有9头牛。正常情况下,今年收入20000多元应该不成问题。”马坊镇西沟村养牛户郭玉清乐哈哈地告诉笔者。朱兰珍是西沟村有名的养殖大户,2012年开始养牛,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6头,其中有西门达尔20头。“去年养牛净赚4万多元,前几年也有赚6、7万时,今年应该收入也不错。下一步打算通过贷款扩展养牛规模。”朱兰珍信心十足地说。马坊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杨保平这样告诉笔者。“全村共有117户327口人,贫困户74户188口人,目前全村有牛320头,已经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头牛,光这一项一个人一年就可收入4000元左右。”
马坊镇山高沟深、林草丰茂,是一个传统养殖的好地方。在扶贫攻坚中,该镇在畜牧业上紧紧围绕“速度加快、规模做大、品牌做响、档次提高、产业延长”的总体要求,以肉牛养殖为重点,以山猪、家鸡养殖为特色。依托18万亩草坡、2万吨酒糟、1.2万亩玉米秸秆抓良种扩繁,以集中饲养为突破,利用酒糟、玉米配合饲料抓育肥,着力扶龙头、建基地、抓大户,以十六条沟为重点,借助恒都集团来方山发展养牛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母牛的培育、改良,积极推进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努力实现畜牧业发展的大转变和大发展,五年内实现人均两头牛的目标。
“目前全镇养牛户有1104户,牛存栏总数9500头左右,羊存栏2.1万只,基本达到了人均1只羊、户均1头牛,有6个相对规模的养殖场。仅8—10份就增加1500多头牛。在发展养牛中,镇里在抓好能繁母牛自身繁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贷款养牛。目前,方山县邮政储蓄银行和方山县信用联社马坊信用社均发放5万元以下养牛贷款400余万元。今冬再力争发放养牛贷款600余万元,为全镇人民早日脱贫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该镇镇长薛晋军这样和笔者说。
光、风发电稳收
马坊镇风力资源丰富、日照时间充分。目前,国电电力公司在马坊镇投资5个亿在开府沟建设48兆瓦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已核准。聚隆公司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经省发改委核准后,已经开工建设。赤坚岭村、麻峪、赤街、四皓建设100kw光伏发电项目已经竣工,赤坚岭村400千瓦农光互补式项目力争年内投入运行。
务工输出创收
“以前一直在家中务农,一年累死累活也收入不得多少。去年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护工护理培训,来到太原当保姆,一个月除了吃住工资净赚两千多元。”回家探望亲人的赤坚岭村村民王莲莲如是说。
马坊镇共有18岁—60岁的劳力7802人。今年,该镇充分宣传发动并组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务工人员至少掌握一门技术,重点是肉牛养殖育肥、中药材种植和护工护理技术。今年已培训180多人次。二是组织贫困户参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增加劳务收入。三是引导护工护理人员培训、外出打工,使护工护理人员成为带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领群众走出去的先驱者。四是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山体绿化项目等,将贫困户组织起来护林防火务工、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实现就近打工、就近增收的目标。
“脱贫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产业带民富,一刻也不容误。只有用干部的辛苦指数与群众的勤劳指数,才能换来广大群众的的幸福指数。面对脱贫奔小康的艰巨任务,唯有干群协力同心攻坚创未来,我们才能在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出新的传奇。”方山县马坊镇党委书记刘亮勤信心满怀地说。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