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吕梁人物吕梁人物

曹晓红: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敬业精神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冯海砚 贺琴琴 孙梦钊 程锐 发布时间:2016/12/27 16:49:00

    人物档案:曹晓红,女,1970年出生,主任医师、汾阳学院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硕导、吕梁市第三届优秀人才,现任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第三党支部书记,省老年医学会常务委员,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各1项,参与科内其他4项省市级课题,负责药物横向研究12项;撰写专业论文16篇,参编专著3部;参与汾阳学院本科教学,获院级、地区级、省级奖励20余项。
    每当抢救危重病人取得成功或病人疾病得到控制时,曹晓红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临床中,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她不断进取的动力;患者的感恩,是她收获自豪感的源泉……所有这些都促使她不断努力进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1994年,曹晓红来到山西省汾阳医院,先后成为院团、党支部委员,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均取得良好成绩。之后,她曾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进修一年,获“优秀进修医生”的称号;报考山西医科大在职研究生学习班,2005年获硕士学位。
    “人在患病的时候,情绪最低落。”曹晓红说,这不仅需要医疗帮助,更需要心理帮助,还需要亲友的关怀及经济支撑。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及周边患者,她常常利用节假日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并引进使用;遇到特殊危重疑难患者,则会请外地专家协助诊治,以提高整个科室的水平……多年来,她不断更新知识、技术,与时俱进,患者人群也随之扩大。
    此外,为了减少患者的医疗花费,科室规定尽可能使用报销范围内的药,不用自费药物,最大限度提高报销率,给患者带来实惠。“肿瘤治疗花费要比普通疾病贵,因此,我们会尽可能为患者节省开支,让患者敢来医院看病,也看得起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这是国家医改的目标,也是每个医生的期盼。”曹晓红说。
    曹晓红一直牢记“医乃仁术”的理念,带着“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服务患者”的从医梦,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与责任。在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后,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医生“救死扶伤”的伟大。为此,每当她在接诊患者时,总是和蔼可亲、认真负责,“仁”放第一位,同时不断努力提高“术”。
    曾有位患肺癌脑转移,面对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对此,她通过谈心给患者以精神支柱与信心,并告知最新动态、商议合理经济的治疗方案,让其放心。
    曹晓红认为,医生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工作中,呼吸科的病人随时可能会有呼吸衰竭加重,需要气管插管。一天下午下班后,一位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加重、神志模糊、氧饱和度下降到45%。她即刻与家属沟通,经对方同意后,遂与同事争分夺秒地推患者入 RICU, 紧急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一小时后,患者病情稳定,她才下班。
    类似情况常有发生。每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或病人疾病得到控制后,她都会有成就感。临床中,各种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她不断进取的动力;而患者的感恩,便是她收获自豪感的源泉……所有这些都促使她不断努力进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要达到医患和谐,曹晓红认为,应着手于三个方面: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加强医患沟通。诊治时,要尽量了解患者背景及要求,随时沟通,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尽心来对待每位患者。
    曾有一位85岁的老人患有慢阻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已住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英东重症病房20余天,气管切开呼吸支持。广州专家考虑预后不好,老人及家属均想叶落归根,所以,千里迢迢转回汾阳医院,由曹晓红主管。经与老人儿女沟通,其强烈表示了要尽量延长老人生命的要求。为此,她几乎每天与广州主管大夫交流,并查阅相关资料、与上级商议,尽自己所能延长老人生命100天。事后,家属十分感激,并与她成了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你付出很多努力,但患者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所以,我能做的就只有竭尽全力,尽力去帮助每一位患者,无愧于患者、无愧于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曹晓红说。2003年,曹晓红参加了抗击“非典”战役,之后代表医院参加了山西省卫生系统抗击非典演讲比赛,获优秀奖;后又投身于“抗震救灾”“甲流”的前线。2008年,曹晓红的《硫酸镁加多巴胺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获山西省第十四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0年,被吕梁市卫生局评为2009年度全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201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11年,所撰写“构建和谐科室提升医院形象”一文在中国医院文化论坛主题征文中获优秀奖;2012年,被中共吕梁市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被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届山西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优秀奖;2015年,被吕梁市总工会评为吕梁市五一巾帼标兵。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