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冬时节,交城县的街头巷尾,处处生机勃发;城乡之间,到处焕然一新。整洁怡人的村庄和小区、秩序井然的街道、平整干净的河道……让人眼前一亮,一个美丽的交城悄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交城县城乡环境卫生何以实现漂亮的转体?老百姓感触最深:“靠的是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
今年以来,交城县按照省、市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一场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清洁程度和整体文明水平,并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省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即“三城同创”为统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会战擂响了战鼓!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迅速展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到清洁工程中,掀起了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美化家园的新高潮。
当前,交城县进入高起点、大规模的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重要时期,全县上下正凝心聚力,奋力加快“三城同创”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创建,全力打造生态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
一个清洁卫生的人居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广大群众健康的基本前提。12月7日,吕梁市冬季城乡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交城县立即着手就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整治活动的目标要求、具体内容、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动员全县上下坚决打赢全县“冬季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12月14日上午,寒风瑟瑟,但交城县白石南河沿线却热火朝天。为进一步掀起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高潮,形成人人动手、全民创建的局面,交城县四大班子领导、各系统、各乡镇、社区和单位干部职工扛着铁锹、拿起扫帚,走出机关,来到卦山风景区与龙山大街交汇的白石南河沿线,清理河道杂物,投入到冬季新一轮的城乡环境整治热潮中。
交城县委书记刘应刚,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潞萍拿起铁锹走进河道内,带头清除河道内枯萎了的杂草。大家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有的用双手拖枯树杆,有的捡拾地上的垃圾,有的挥锹铲杂草,干劲十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白石南河露出了整洁的面容。
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工作,交城县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常态和长期性工作来抓,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设立为“爱国卫生运动日”,要求全县范围内统一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爱国卫生运动日”当天,各机关单位全员出动,在各自卫生区清理卫生,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形成了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浓厚工作氛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爱卫日”已执行16次,累计出动清洁人员达10万多人次。
健全机制严格考核
为了让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做出成效,交城县健全了重实绩、求实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了乡村清洁工程的制度化、常态化。对工作完成较好的乡镇、单位分别予以表彰激励,对工作相对较差的乡镇、单位通过监督台、现场会、信息通报等方式及时给予曝光。
去年5月16日至19日,由该县四大班子领导、各乡镇乡镇长、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共计70余人组成的观摩考核组对全县各乡镇和16个承载专项整治任务部门开展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的情况进行了第一次观摩考核。对考核前三名的乡镇、单位各发流动红旗一面,颁发5万、3万、2万元奖金,对考核最后一名的乡镇、单位发黄旗一面,进行通报批评。
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中,交城县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多管齐下,高压强态,开展了多个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解决了居民小区、乡村院落、建筑表面、田间地头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消除了“十乱”现象。
典型带动示范引领
今年8月,在湖北省荆门市举行的“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五届年会暨国家治理高峰论坛2016湖北峰会上传来喜讯,交城县庞泉沟镇入选2016“全国十佳美丽乡村”典型案例。该镇过去人畜混杂,很不卫生。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牛粪到处都是,大道天天扫都扫不干净。”针对这一情况,该镇新建了5个人畜分离区,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房前草垛、屋后牛圈,一脚牛屎、一脚牛尿的生活。
在此次整治活动中,西营镇成头村和寨子村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把清理“四堆”作为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做到了村有管理员,组有保洁员,率先在全镇实现了大街小巷无“四堆”。
西社镇西社村地处交城山区和平川截岔要道,省道祁方线、古吴线穿境而过,人口密集度高,车流量大,环境整治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如此严峻的任务,该村以“引水入村”为工作突破点,硬是把一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的山区小村打造成了“水从村中过,村在林中坐”的美丽山村。
位于该县大山深处的东坡底乡横岭村是个典型贫困村,在整治活动中,该村以绿化美化、治理沟渠为重点,达到了“亮化一条街、美化一个广场、绿化一条路”的整治效果,成为了其他偏远乡镇山村效仿的样板工程。
今年四月是全国开展的第二十四个“爱国卫生月”,根据市爱卫办安排,该县紧紧围绕“爱国卫生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这一主题,把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作为基本公共卫生重点,迅速开展了以健康素养、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卫生应急、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烟草控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县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增强。
抓住契机高潮迭起
据了解,在“五大战役”中,全县承担30项整治任务的单位共投入9400多万元,新增保洁人员454人,新购保洁车辆107辆,新增垃圾池箱1118个,新建垃圾填埋点143处,出动人员5.5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5万余辆次,共清理垃圾116192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620份,出动警力6720人次,警车1012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473起;完成了县城主要道路及绿化带新栽补栽树木818株,新植绿地1380平方米;出动380余人次,对全县的违法用地进行摸底排查,对已发现的35宗违法占地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理11处私搭乱建行为,累计面积达830余平方米。与此同时,该县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有序运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日平均进水量8300余吨,污水回收率达到96%,日处理垃圾160余吨,填埋工艺处理率达到100%。在“四项攻坚”中,全县10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共投入资金2246万元,出动人员4.5万余人次,动用大型机械设备2069台次,车辆13687辆次,清理卫生死角1856处,清理四堆10125处,清运垃圾90978吨,治理沟渠338公里,粉刷墙体32万余平方米,树木刷白15万余株,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
来自交城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县城乡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变:路面硬化、村庄绿化、干道亮化、一步一景……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让交城大地焕然一新。该县将抓住现代园林城市、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庞泉沟大景区四个区域,根据“10+3”工作法(“10”即十个乡镇政府所在地,“3”即每个乡镇打造3个亮点村,并将抓好“十条道路”即307国道、省道西环线、古吴线、交郑线、义南线、交西线、交岭线、交石线、岔大线和玄中路的环境整治),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同时,结合交通秩序、集贸市场、重点河道整治和农村改厕、机关卫生、通道绿化等重点工作将城乡环境整治一抓到底。
城市是一个地方展示形象的“窗口”,是一张反映地方风貌的“名片”。交城县已连续9年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全县人民对环境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环卫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更加整洁,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正向着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靓丽、健康宜居的目标迈进。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