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英雄故里交城,在这片热土上近距离感受脱贫攻坚的浓厚气息,看千年古县如何在岁月流转中镌刻时代印记,探寻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书写新长征的坚实步履……
作为省定贫困县,2016年交城县共有贫困村73个,贫困人口1.18万户、2.93万人,新一届县委政府将脱贫攻坚放在建设“生态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的大局中来统筹,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有机融合,扶贫产业与转型产业互补共进,贫困农户与非贫困户同步小康,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3558”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力求让贫困村“化蝶起舞”,使贫困农民“华丽转身”。
“三支队伍”力量强
脱贫攻坚对交城县的干部群众是一次锤炼作风、熔铸党魂的洗礼。
该县县委精心挑选了144名工作队长、84名第一书记、2434名机关包村干部,以不达目标决不收兵的亮剑精神冲向脱贫攻坚第一线,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位于交城县城西北的庞泉沟镇苏家湾村原有贫困人口95人。县财政局干部李斌任第一书记以来,扑下身子寻找脱贫门路。他请来省农科院、省农大专家对养殖户进行种草、养蜂技术培训。去年种植苜蓿、串叶松香草等优质牧草3000亩,投资近60万元,解决了全村400多头牛的饲场问题。同时他多方奔走,将该村营房沟2.85公里的旅游区步道纳入吕梁市农村路网改造项目,利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全村17户农户的房舍改造成了面貌一新的民宿旅游小区,苏家湾村成为庞泉沟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县畜牧局在肉牛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逐村逐户为养殖户做工作、送服务,去年一年冷配黄牛达3200头。庞泉沟镇山水村全村152口人,养殖高端肉牛达362头,仅此一项就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交城县脱贫攻坚战役中,像这样的第一书记和优秀团队不胜枚举,他们在与贫困的搏斗中释放了智慧,铸就了赞歌。
“五大产业”活力足
交城山里都是宝!面对大自然珍贵的馈赠,交城县审时度势,将旅游、养殖、经济林、中药材、光伏五大产业列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交城县山水交融,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富甲三晋。该县将旅游业列为富民兴县第一产业,积极为首批开展乡村旅游的六个重点村编制了《乡村旅游扶贫公益规划》,并配套建设“六小工程”,县财政对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扶贫再贷款支持。代家庄村在文峪河畔,打造的“爱她就去看薰衣草”主题花卉庄园迅速走红,会立乡巧妙将刚刚建成的人畜分离小区变成了一处处农业观光景点……2016年,该县乡村旅游带动了743名贫困人口脱贫。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北京新瑞利邦交城高端肉牛养殖基地筹备两个月就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出栏优质肥牛10000头以上,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年可回收利用当地玉米3500余吨,作物秸秆20000余吨,增加就业岗位100个,带动2000余户贫困农户增收2000余万元。而稍早落地开工的天津宝迪集团宝福牧业15000头能繁母猪繁育基地是该县引进的又一扶贫龙头企业,投资2.5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3万头仔猪的规模,可带动该县除享受其他保障性扶贫政策以外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产业脱贫是基础,民生改善才是目的。“牲畜一进村,味道真难闻;牲畜一出村,满街都是粪。”为了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山区贫困群众产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交城县在农村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畜分离”革命。对整村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经验收合格,按圈舍面积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去年有22个村完成人畜分离工程建设,到2018年全县农村将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工程全覆盖。
“五个一批”动力大
“五个一批”如何搞?这是脱贫攻坚战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交城县群策群力,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2016年,该县有2606人的搬迁任务。交城县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园区移民、文教布局、农民培训、一体化设施配套等五大惠民工程,将就业培训、教育医疗和绿化、硬化、美化同步跟进的思路。会立乡规划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一举几得,几全其美;洪相乡结合原禾源产业发展规划,在该乡安定村就近安置,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峪贯镇小村并到大村,集中建设旅游点……目前去库存、分散移民和敬老院已安置996人,集中安置新建工程完成后可安置1610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有效利用宝贵的森林资源,交城县成立了2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346人,实施宜林荒山绿化、可见山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将全县1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积极发展油用牡丹、连翘等特色经济林。积极整合各类林地管护项目,把308名贫困人口聘为护林员,带动了535名贫困人口脱贫。该县还将扶贫与低保有效衔接,实行了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全面推开脱贫攻坚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同时保障教育、健康、民政、残疾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截至目前,该县2016年8500名贫困人口中,发展教育帮扶带动497户1750人稳定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带动2006户3631人稳定脱贫。
“八个精准”定力真
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工作考核精准、验收退出精准,用精准理念贯穿扶贫开发全流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这是交城县精准脱贫的新思维。为使各项政策更接地气,该县短时间内起草出台了农业发展20条、畜牧发展20条、旅游发展20条、扶贫产业农机补贴20条等一系列扶贫政策,从组织引导、发展方向、资金补贴、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精准扶持,彻底解决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加快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精准整合、共办一席。去年以来,交城县按照项目围绕规划定、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思路,统筹整合资金9768万元用于扶贫工作,其中9475万元已拨付到位。产业是扶贫的抓手、资金是项目的血液。该县所实施的农村人畜分离工程、蜜蜂养殖补助项目、封山禁牧项目、中药材种植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均获得宝贵的财政资金支持,涉及资金达 2323.63万元。
为充分放大财政涉农资金的惠民效用,该县以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为平台,开展“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试点,建立股权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实现贫困户资产性收入大幅增长。目前,该县第一批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共确定实施企业13个,涉及9个乡镇,已拨付1335万元,全县2800个入股贫困人口因此受益。
洪荒之力满山城
“第一书记群”、“3558战斗群”、“项目攻坚群……”这是交城县扶贫攻坚战斗中最为活跃的新媒体,也是党群同心、奋勇争先最为生动的“现场直播”。
既是指挥部,又是会议室;既上报动态,又分享心情;既直面问题,又商讨对策。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因此而被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作风因此而被检验。县领导时刻在关注“战斗群”,再忙,他们也要为队员们的辛苦点赞;再晚,他们也要对队员们反映的情况进行处理。全县57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几乎都得到过领导的点赞或点拨鼓励。对于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敢于胜利的攻坚精神,县委书记刘应刚激情点赞:“脱贫攻坚志在必胜,洪荒之力满山满城。”
众人抬柴火旺人气更旺,众志成城扶贫大格局初步形成。交城农商行积极支持有创业想法的扶贫对象,已支持建档扶贫户创业11户、45.4万元;该县华鑫煤焦组建成立了运输车队,招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人;义望铁合金、华鑫煤焦、利虎玻璃等一大批企业对263名考取大学和高中的贫困户子女给予上学救助,发放救助资金达150余万元……
“日落交山回看今,千金难买寸光阴。浑身泥土不觉悔,只愿民生驻我心。”这是县委书记刘应刚、县长张潞萍写给全县干部的励志诗,也是该县上下大干苦干的缩影。以民为本,求真务实,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迸发出的激情和活力变成建设“三个交城”的不竭动力,从而真正实现产业脱贫、稳定脱贫、和谐脱贫,这是交城县扶贫工作的不二追求。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