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交口县交口县

生态立县,谱写绿色大文章——交口县生态建设观察与思考之一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李召和 梁瑜 发布时间:2016/11/25 15:20:34

    松子飘香的季节,记者来到了交口县。沿着起伏的林海和逶迤的大山一路走来,整个交口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绿色宝库,千娇百媚、层林尽染。在黄土绵延沟壑纵横的吕梁山上,为何交口能奇迹般地保留和壮大这么一块绿色的圣土,其林木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竟位居全省前列,“生态交口”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五年植树22万亩

    “十二五”期间,交口县立足当地实际,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产业兴县、项目强县、文化活县”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生态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又一个生态造林绿化工程落地生根,成功实施。
    坚持不懈大搞绿色林木覆盖生态工程建设。2011年以来,交口持续投资3.5亿元,在全县开展了“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路为网、以景为魂,着力构建通道林荫化、城镇园林化、荒山生态化、村企公园化、林业产业化的生态文明新格局”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各项重点林业项目22万亩。
    实施生态脆弱区治理工程效益显著。这一造林工程主要是荒山绿化项目,该项目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荒山造林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生态治理投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县财政配套资金5500万元,在国、省道两侧高标准完成通道荒山造林9500亩,栽植油松36.5万株,一次成林成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封育拉网4万余米,修筑防火墙1.5万余米,40万亩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繁衍生息。
    在造林做法上,他们始终把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实施植树造林建设项目摆在重要位置。交口县林业局局长李清介绍:“我们对全县各乡镇的林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出台了造林绿化规划方案,制定了造林绿化的目标、时间、办法和措施,为全县造林绿化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几年下来,交口造林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日益成为交口一张秀美靓丽的名片。

    见缝插针播秀色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从交口县城驱车出发,沿东出口上国道,经桃红坡镇,到回龙乡,再折而向西直至县城。全长六十华里的骨干公路两旁遮天蔽日栽满了一层又一层的道边树。行走其间,炎炎夏日变得凉爽宜人,汗流浃背的苦行变成了耳目清新的畅游。举目四望,远山、沟壑、山涧、田野,到处是浓得化不开的绿色,犹如一张厚实的绿毯铺向远方。
    这是交口县又一骨干绿化工程——通道绿化。近年来,交口县按照“大通道、宽林带、高密度、高标准、大景观”的原则,对山、林、路进行一体规划,打造“人在树下走、车在林中驰”的百公里绿色走廊。新植各类苗木25.05万株,栽植绿篱2.5万平方米,种植草坪8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077.3万元(全部为县级投资)。完成通道绿化245公里,绿化面积5000余亩,建成了中阳出口、石楼出口、孝义出口和高庙山4个绿化景点,实现了国、省道和县乡通道绿化全覆盖。
    创建园林城市,大搞城区绿化增色工程。围绕增加公共绿地、提高县城绿化品位、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交口县还投资25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五麟大街、东环路和青城大街绿化8.5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增加了2.5平方米。2015年,成功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大力实施新农村绿化工程,让乡村美丽宜居起来。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县政府还补助500万元,实施了乡村宜居增容工程,按照乔、灌、花、草、果、树木合理搭配,绿化、美化、香化与农民经济利益有机结合的要求,兼顾春花、夏荫、秋果、冬青四季景观效果,沿全县干线公路新建园林化村庄40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宜居环境,推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不但绿化工程须实施到位,营林管理技术也要实现现代化。”交口林业局总工程师老任说,“我们全县各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工程化管理、专业队营造、标准化验收的营林机制;认真落实省、市造林工程招投标办法,公开竞标选用业绩好、实力强的工队,全面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乡镇、乡镇科级领导包工程,县、乡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格苗木检疫检验、调运、贮藏关,严把整地、栽植、浇水关,严把检查验收关,积极采用造林营林新品种、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交口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绿化工程,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让大地增绿、环境增色、林业增效,实现了见缝插绿、城乡皆绿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提高6.2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63%,提高6.4个百分点,打造出了吕梁山上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核桃宜林全覆盖浩瀚绿色满山川

    站在交口县桃红坡镇高家条园林区山顶极目俯瞰,只见一条条新铺的水泥公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地相接处。一层层由近而远起伏推进的核桃林,夹杂着翠绿色的低矮灌木和油松、刺槐林,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立体画卷。
    除打造生态工程外,五年来,交口还响亮提出并实施了核桃富民增收工程,出台了发展核桃经济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搞核桃富民增收工程。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核桃经济林产业向园林化、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全面填补生态覆盖的死角空白,基本实现了宜林耕地核桃林全覆盖和农林合一的目标。
    近年来,该县共计投入资金15000万元,累计栽植核桃经济林12万亩。初步建成大麦郊、均庄、王润、高家条、炭窑吉、张家川等10个万亩核桃园区。配套林间道路120公里,积雨旱窑250孔。五年新栽核桃林12万亩,管护10万亩,累计达23.6万亩,实现农民人均3亩核桃林,基本实现核桃林宜林面积全覆盖。
    为落实政策、广泛筹资、足额投入,交口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林业惠农的政策。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经验收合格给予育苗户1000—3000元/亩的育苗补助,三年补助新育苗面积2500余亩,补助资金500万元;农民新发展核桃经济林每亩补助350元;对集体造林、民营造林,经验收合格生态林给予200元/亩,核桃经济林给予1000元/亩的造林补助,核桃嫁接改造给予每株补助3—15元的补助。
    经济林园区内种植低杆作物、不毁保护带、不毁苗木、不撂荒的每年每亩补助200元。科学的组织管理是造林成果的关键和保障。针对露采企业植被恢复的实际,从2013年开始,交口要求每个露采企业每年新建一处高标准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其中:煤矿企业1000亩以上、铝矿企业500亩以上,同时配套灌溉设施或旱井旱窖、集雨场。资金由露采企业以工补林自筹1200元/亩。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约450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整合林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工程资金近3000万元,统筹规划、重点投入、集中连片、统一施工。
    在全县上下的努力下,如今,交口县核桃经济林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2016—2018年,还将逐步实现核桃基地区域化、品质优良化、经营集约化、管护科学化。全县核桃林优质增效工程为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坚持不懈大搞绿色林木覆盖,目前全县已基本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了成功初创省级生态园林县的目标。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