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进程中,交口县立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要求,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交口农业产业化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治理,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2015年,该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0.5万亩。全县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面积5.3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7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 1691.87万公斤。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覆盖全县7个乡镇171个村,围绕玉米、谷子、马铃薯、食用菌、羊五大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共聘请省县专家5名,选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90名,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科技示范户819户,其中玉米570户、谷子130户、马铃薯50户、食用菌60户,养羊专业合作社9个。辐射带动农户16386户,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
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为全县脱贫致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县委县政府经多次会议研究出台了《中共交口县委、交田县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全面完成1000万棒菌棒,构建生产、技术、流通、扶贫四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目标任务,确定了菌棒补助,技术服务补助、品牌认证、招商引资、扶持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多项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技术、扶贫、贷款等推动会议,并聘请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员和河南西峡、河北承德等地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指导。目前,共完成菌棒制作800万棒。2014年冬制作的320万棒夏菇和2015年制作的秋菇200万棒出菇情况较好,平均出菇1.5——2斤/棒,平均入市4元/斤。全县培育30个村委、25个专业合作社 (公 司)、近2000户农户参与发展食用菌产业。2015年市下达交口县中药材种植任务1万亩。截至目前,共完成种植面积10857.3亩,开展中药材产业培训5期,培训人员500余人次。涉及7个乡镇、58个村、23个专业合作社、478户。经验收,苗全合格面积6900亩,亩均效益2110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板蓝根、柴胡、菟丝子、知母、射干等。在市场开拓方面已组织各合作社与长治振东中药厂签订了销售协议。
去年市下达交口县绿色谷子种植任务3000亩,已经完成种植面积5959.3亩,占任务的 198.64%。其中项目核心区完成3165亩,主要分布在桃红坡镇高家条、红焰、齐家庄、元沟、冯家港,涉及572户。亩产216斤,总收入170.91万元。组织专家队伍全程指导农民按照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种植,分乡镇集中培训1436人,进村入户培训1238人。位于绿色谷子中心产区的高家条村明伟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在原来星茂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建申领到了 SC 小米加工生产许可证,交口县桃红坡镇丽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正在办理 SC 小米加工许可证,以上两个企业已与境内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对接,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工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农户层层签订种植、加工协议,专门负责本辖区的服务、产品收购工作。同时,在桃红坡西交子设立交口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直销中心一处。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