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吕梁 > 吕梁人物吕梁人物

“吕梁精神”在新疆——记吕梁市首位援疆干部马小军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5/25 10:48:53

    编者按:作者马小军系吕梁市首位援疆干部,2012年5月受组织的安排从吕梁市记协副主席岗位赴疆工作,援疆期间担任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党委常委、副政委,现已圆满完成援疆工作任务,马小军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被共青团农场党委授予三年援疆突出贡献奖,兵团第六师授予个人三等功,2014年4月29日上午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习总书记勉励他兵团精神结合吕梁精神去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兵团第六师把习总书记勉励马小军的内容搬上了舞台并陈列于军垦博物馆。



                                                                       马小军在共青团农场四连实地调研

                                                               农场春播动员会马小军摄

                                                        马小军与民族干部在一起  秦开明摄   

                                                          马小军在共青团农场葡萄园劳动   

              2014年底兵团第六师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上,情景剧《习总书记来咱五家渠》将马小军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内容搬上了舞台。图右一为马小军的扮演者




“吕梁精神”在新疆

——记吕梁市首位援疆干部马小军

撰文/刘少伟

 

“希望你把兵团精神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做好以后的工作,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4月29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银丰现代农机公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握着我市援疆干部马小军的手叮嘱道,当听到马小军说吕梁有部电视剧叫《吕梁英雄传》时,习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了马小军挂职援疆的感受,并勉励马小军把兵团精神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随后,借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这一历史性画面迅速传遍全国,让马小军和吕梁精神站在了新闻的聚光灯下。

在马小军回吕梁对接工作的间隙,我们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何惧路崎岖,千里援疆辞故里

马小军是来自吕梁市的第一名援疆干部。2012年3月,时任吕梁市记协副主席的马小军,看到省委选派干部援疆的通知后,主动请缨报名参加,最终从全市100多名符合条件的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吕梁市首位援疆干部,并于5月7日远赴2400多公里外的新疆,开始了他的援疆经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现存的最后一个生产建设兵团,为我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兵团总人口约为260多万人,占新疆人口的12%,其中汉族人口约218万。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马小军担任党委常委、副政委,分管宣传、共青团和招商工作。援疆三年来,他充分发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尽自己的力量为当地办了很多实事,连续三年被六师评为优秀援疆干部。

“我们家几代都是党员,从小对党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因此接到援疆的通知后,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最后顺利成行。”对于两年多前的决定,马小军这样解释说。

“我还算幸运的……”

“新疆的气候确实跟咱们这很不一样。有时吕梁还没有脱下春装,那边已经穿上短袖了。有时热得穿上短袖,又开始下起了暴雪。”进入新疆后,马小军首先领教了新疆反复无常的气候。夏季,气温高达40多度,他在五家渠援疆楼的宿舍又处于顶层靠边,常常热得必须先打开门窗通一阵风才能进去。晚上也需要把冰箱里提前冻好的矿泉水瓶枕在头底、放在身边才能勉强入眠。“整个援疆楼都没有空调,作为一名来自吕梁的援疆干部,我也不能搞特殊。”马小军说。而在到达新疆的第一个冬季,一次下班回宿舍的路上,马小军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跟家人通电话,就十几分钟的时间,到了宿舍居然手抖得摘不下钥匙、开不了门,第二天手就开始发痒,出现冻伤症状。从此以后,他都是跑着上下班,但即便吸取了教训,马小军的腿关节还是出现了问题,过了六月中旬仍然不敢脱掉秋裤。

饮食是马小军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刚去时,马小军就发现该团的自来水,一晚上能沉淀出一层泥。而兵团的饭菜也几乎全是马小军吃不惯的辣菜。虽然援疆楼为援疆干部准备了山西饭菜,但为了工作方便,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团部的马小军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吃当地菜,结果引发了痔疮,二十多天坐卧不安,大夫建议手术,但马小军考虑到手术后会给团里添麻烦,就用土办法治疗,坚持了一个月才熬了过来。“我还算是幸运的,我们团里基本都是汉族人,有的援疆干部去了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团,适应起来更是不易。”马小军告诉记者。

当然,比起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这些都还不算是最揪心的。“今年是非常时期,新疆被中央定位反暴恐的主战场,安全形势确实挺严峻,前不久,省援疆总指挥部还给我们每名援疆干部发短信,提醒我们注意人身、出行、饮食安全。”马小军告诉记者。

 

汗洒兵团,隔壁荒滩麦穗青

虽然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但工作不等人。就在马小军入疆之初,兵团正是春播繁忙季节。“我们团政委、团长都要亲自下连队,顶着烈日带头参与春播,那可是真正的五加二,白加黑啊。”马小军介绍说。还没有时间去适应,马小军就投入到火热的春播中去。在春播结束之后,紧接着又开展了全员军训,每个领导都得带头参加。“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每个45岁以下的人都得参加军训。我虽然来疆前不是军人,但到了兵团,我就要以一名军人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马小军表示。

在援疆期间,马小军没有因私请过一天假,甚至主动放弃了组织规定的休假,在每年中秋万家团圆时,他仍然坚守在岗位,在每年清明祭祖时,他委托自己读初中的孩子陪爷爷上坟。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既要照顾自己的父母,还要照顾上初中的孩子,每当说到这些,马小军总是充满了愧疚。

经过马小军的多方努力,2012年7月,吕梁市与共青团农场顺利签订了《吕梁对口援建共青团农场框架协议》,当年9月和2013年7月,两次协调吕梁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对共青团农场选送的50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培训。2014年想方设法和吕梁交城县德隆宇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对接,达成了在共青团农场建设活性炭厂的意向,现已成功签约。三年间,他协调吕梁市总工会为共青团农场捐助资金35万元,工作用车一台,并选派艺人传授刺绣秘籍,使农场100余名职工掌握了刺绣剪纸的技巧。2014年还协调山西汾阳医院捐助了3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作为分管宣传工作的团领导,他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带头撰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宣传共青团农场,牵头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先后组建了新闻、书法、戏曲等12支文化队伍,举办了20多场广场文化活动,活跃了农场的文化。

2014年,按照当初的文件精神,马小军本该结束自己为期两年的援疆工作,但由于工作需要,他被临时决定延期一年,就因为这一决定,让马小军有机会听到了总书记对自己的嘱托。

 

 幸福回忆,总书记勉励永记心头

2014年4月29日上午10:05,习总书记冒着细雨视察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马小军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握着他的手,向他了解在吕梁及兵团的工作情况后,微笑着说:“那你谈一下援疆两年来的感受。”马小军说:“总书记,援疆两年来,兵团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学到了好多东西,很受教育、很受锻炼。”总书记说道:“那就希望你今后把兵团精神和吕梁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为建设新疆贡献力量。”

“当总书记伸出温暖有力的手和我握手时,我心潮起伏,热泪难抑,倍觉光荣,如果没有去援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没有延期一年,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真像做梦一样。”马小军向记者回忆着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的点点滴滴仍然感慨万千。

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了马小军受到总书记接见的内容后,所有的援疆干部莫不欢欣鼓舞,总书记的勉励是对援疆工作的重视与肯定,更是对所有援疆干部的关怀与期望。

“向习总书记汇报,我是来自山西吕梁的援疆干部马小军……”,在2014年底兵团第六师“高歌猛进圆梦路”庆祝兵团成立6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上,压轴节目——情景剧《习总书记来咱五家渠》将马小军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接见的内容搬上了舞台,随后这个节目分赴兵团各地进行了巡回演出。

在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之际,马小军深情地向记者说:“三年的援疆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虽然援疆即将结束,但这段岁月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一页。今后不管身在何方,我都将时刻牢记习总书记对我的勉励,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和以“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为核心的吕梁精神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晋疆两地的桥梁,为建设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总书记对我的殷切期望。”(来源:吕梁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