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故里无双地,文水南徐第一村”。8月15日上午,中国·文水“清凉夏日”旅游文化季“女皇文化”版块在武则天纪念馆精彩启幕。这是8月7日该县旅游文化季活动在苍儿会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正式启动暨“生态文化”版块后的又一大版块。此次宣传推介包括“非遗项目鼓乐展演”、“大美文水摄影、书画、大型图片展”、“女皇圣迹图片展及女皇书画作品展”、“武则天纪念馆景区及女皇史迹陈列展”等内容。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在文水。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还是其他相关典籍,都清清楚楚写明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而武则天自称也是文水人。父亲武士出身世代官宦之家,青年时期曾因杨谅谋反受牵连逃回家乡,不得已经营木材,因以大富。但他并不是一味图利的商人,更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慷慨解囊协助李渊父子太原起事成功,被封为唐朝开国功臣。续妻杨氏生有三女,次女即武则天。据史记载,武则天一生两次回过故乡文水。第一次是12岁,随母回乡葬父。她在守孝期间,为家乡人民打了一口井,乡民习称武后井,一朝井水涨溢,她鼓励兴修水利,形成“沁水河”,造福桑梓,后人称“神福泉”。这些遗址至今仍在。第二次是37岁,以皇后的身份同唐高宗回到文水,已是当朝国母的武则天举行了盛大的宴请和赏赐,朝拜了崖底村的孝文帝庙,该村因此更名“武辕池”。值得一提的是,她将8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封为“郡君”,“郡君”相当于进士级别,文水民间有句俗语叫“八十的老儿赛进士”,便是由此得来。在文水,关于武则天的许多民间故事一直脍炙人口。武则天称帝建立大周王朝后,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其意不言自明。她还给文水百姓免除赋税,可见对家乡文水的一片深情。这次活动中“女皇圣迹图片展及女皇书画作品展”内容使女皇文化的历史厚实感更重更强。圣迹展共展出46幅摄影图片和艺术书画等,展示了武则天留存在山西、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10多个省的圣迹和伟绩,让人更加走近了女皇故里,去了解武则天的世界!
活动期间,国家级非遗项目岳村子、桥头大鼓、马西铙、福胜锣鼓和武皇群锣等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展演或雄浑粗犷、古朴厚重,或铿锵奔放、喜庆丰收,都很形象逼真。武皇群锣相传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家乡人民为迎接女皇回乡省亲而作,具有浓郁的乡土情愫,生动体现了女皇故里悠久的民间民俗文化,丰富了“女皇文化”版块的内涵。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