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北军工烈士塔
在临县林家坪镇林家坪村村西的湫水河畔,矗立着一座高6米的军工烈士塔。这座烈士塔塔身为大块青石砌成,单层下宽上窄,塔体呈八角形,分为上、中、下三层。塔顶竖有铁铸红五星,塔基用块石砌筑平台,台高七级。塔体中层正面为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尤荣”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下面是西北军工烈士塔铭记。侧面为中共晋绥分局及党、政、军领导人贺龙、李井泉、甘泗淇、续范亭的题词。记者一行来到西北军工烈士塔前,探访这座革命遗址,追寻这段红色记忆,心情也格外凝重。
林家坪地处招贤、碛口、三交三地中枢,抗日战争时期,是晋绥边区的军工重地。据史料记载,1947(民国36)年3月,国民党大肆进犯延安,党中央为了保存和发展军工生产,将黄河以西延安周边的兵工厂全部转移到黄河以东山西吕梁山上的临县、兴县、离石等地。同时,陕北根据地的军工二厂、四厂、七厂、九厂、十厂也随中央后委机关一同迁往临县。晋绥工业部第一部长李颉伯(延安军工局局长)、部长蒋崇、副部长杨开林、政委谷佑箴、副政委章夷伯、政治部主任寻先仰带领机关工作人员150余人,来到临县,驻扎在林家坪村。随之,利用当地煤、铁等矿产资源,组建成10个军工厂,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8年(民国37)初,为了缅怀西北军工死难烈士,晋绥军工业部在林家坪镇建立了西北军工烈士塔为后人瞻仰,年复一年,从未停歇。正如当时中共晋绥分局的致词“晋绥工业战线上死难的烈士们:你们或因积劳成疾而致死,或因工作失误火药爆炸而损命,都是为了晋绥人民解放的事业。你们功劳将永垂不朽。晋绥党和广大群众将永远纪念你们。”
静静肃立塔前,记者仰望着西北军工烈士塔的高度,默默地读着篆刻在塔身上的题词,那面立于顶端的红五星似乎在诉说着有关鲜血和自由的故事。当年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河山的雄情壮志和车间内热火朝天的制造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他们就是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为我军的武器研制和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赢得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抗日战争硝烟虽早已褪去,如今,西北军工烈士塔,不仅纪念着过去,也见证着未来。街头集市上传来的车水马龙声,更多的是对祖辈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美好生活的颂唱。遥望巍巍吕梁豪迈,缅怀昔日岁月峥嵘,这座西北军工烈士塔,更代表着无数在吕梁这块沃土上革命、解放、奋斗的共产党人和共产党人在吕梁这片土地上,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努力前行的影子。而这次的红色行程,对我这样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涤荡身心的精神之旅,将永远铭记。
责编 刘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