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夏,岚县王狮乡阳湾村阳光薯业合作社处处呈现着夏忙的景象:现代化马铃薯除草机正加紧进行着田间作业,社员们也紧锣密鼓地除草、施肥……。该合作社负责人郭海珠指着初长的马铃薯高兴地说:“这几年,我们村全靠种植马铃薯赚钱了。光去年,全村种植微型薯280亩、一级种薯600亩,平均每户纯收入5万多元哩。”
自2006年该合作社成立以来,就把重点放在了脱毒马铃薯的引进、培育和改良上。起初,该合作社通过引进和培育种薯,解决了800多户农民1.6万亩马铃薯种植问题,改良了全乡约19500余亩马铃薯种薯。2010年,该合作社投资312万元,用于建设种薯脱毒基地、扩大种薯贮存规模、增加原原种繁育面积、建立脱毒种薯贮藏批发市场,并通过申请物价部门在价格方面进行调控,保证了全乡2万亩马铃薯全部更换脱毒优种,解决了马铃薯受病毒影响、品种退化、产量低下、品质下降等制约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问题,确保了农民用种需求,使马铃薯产业这一脱贫致富希望工程做大做强。据了解,王狮乡马铃薯产业在阳光薯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农业发展走向了高效、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农业生产从单种、简单的套种发展成为以立体复合种植、设施农业、优势特色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典型示范。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引进种植脱毒原原种1600亩,预计能生产原种450万斤,可供22500亩马铃薯种植需种。全乡种植微型薯20亩、原原种650亩、原种2000余亩,经济收入可达480万元,平均每户农民可增收5000余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我家20亩地过去只种一种马铃薯种子,比较单一,收益也不是很好,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现在每年至少种三种种子,收益也在往年的两倍以上,剩余的马铃薯可寄放在他建设的种薯贮存基地,到了第二年春夏时节,价格回升时再卖出,收入能增加不少呢,合作社就是我们老百姓致富的领路人。”阳光薯业合作社成员李秀珍对合作社赞不绝口。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技术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满足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郭海珠每年在全县举办6次讲座,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人员60余人。截至目前,已在全县各乡举办各类讲座30余次,培训社员2000余人,不仅为该县培育出了一大批“学科学、用科技”的新型农民,而且解决了全县各乡农民所需马铃薯种植技术人才的问题,为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据介绍,去年已有30余名技术人员被周边乡镇聘用,为全县源源不断地输送种植技术人才。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