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将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组织贫困群众参加治山治水、植树造林,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才能彻底改变生存环境,拔掉‘穷根’”。岚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乔云在发言中,畅谈了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的思路和做法,描绘了在建设青山绿水的过程中实现增收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生态治理攻坚战的宏伟蓝图。
岚县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县,目前全县有112个贫困村、4.016万贫困人口;地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森林覆盖率低,目前有41万亩宜林荒山需要治理。这些数字在吕梁各县(市、区)中不算多,但并不代表岚县脱贫攻坚的担子轻。岚县县委、政府立足这一县情实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共建共赢,努力构建生态扶贫产业体系。
如何让“穷山恶水”既能变成“绿水青山”又能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乔云说,近年来,随着育苗产业的发展,岚县油松平地育苗总面积达4.5万亩,总株数近4亿株。造林工程大部分由外地有造林资质的工队实施,所用苗木大部分来自周边县,致使大量优质苗木出现严重滞销。而正待治理的41万亩宜林荒山,恰恰为解决苗木滞销问题提供了“用武之地”。立足这一县情实际,岚县县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与交流座谈,通过分析政策,抢抓政策机遇,提出了购买式造林的营林造林新模式。
乔云说,在具体工作中,将严把“四关”,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一是严把设计关,确保规划科学性;二是严把准入关,确保贫困群众受益;三是严把审查关,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四是严把验收关,确保造林质量。“生态改善,群众增收,实现增绿致富双赢,这是我们实施购买式造林的最终目标。”乔云说:“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购买式造林完成3.3万亩造林任务,可使育苗合作社和务工农民增加收入24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的收入状况。今后还将以每年不低于5万亩的速度加快荒山造林,力争到‘十三五’末完成30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使1600多户贫困家庭通过购买式造林获得生态建设的经济效应,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小康建设任重道远,兴岚伟业大有作为。乔云强调,通过购买式造林,极大地调动了宜林地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改善岚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认真落实全市扶贫攻坚大会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健全完善购买式造林运行机制,确保参与实施购买式造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共建共赢。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