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政治问题。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记者就食品安全工作采访了兴县政府副县长王海涛。
王海涛说,兴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级政府负总责、纪检监察全问责、职能部门全监督、社会各界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要求,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兴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县长梁志锋任主任,其它食安委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纪检监察局也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领导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二、强化了职能部门监管责任机制。工商局对全县所有工商户实行了拉网式排查,对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实行对食品监管责任到人的机制,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质监局对每一户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进行登记,特别是对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的小作坊进行了摸底排查,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抓大不漏小。食药监局依据“片区清、人员明、主体清、状态明、责任清、任务明”的原则,按照划分网格、分类管理、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在全县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将每一户的监管信息上报县纪委监察局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领导组备案。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版面等形式,宣传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工商部门聘用政治觉悟高的退休老干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作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助管理我县的食品安全工作。
谈到兴县食品安全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时,王海涛表示,兴县专职监管队伍人员少,执法水平不高,检测检验设备严重不足。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等从业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诚信水平还有待加强。生产地方特色的小餐饮摊点多、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堪忧,另外摊点的流动性、随意性很大。
面对困难王海涛信心十足地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将做好以下工作:一、以服务型监管单位为核心,形成服务加管理促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如质监局派驻3名食品安全驻厂监督员,对兴县清泉醋厂等3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同时帮助有投资意向做大做强加工生产特色食品的企业给予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让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能规范生产、经营。二、从源头抓治理。县政府今年规划建设360亩设施蔬菜,我们将从源头进行管理,对生产基地加大教育指导力度、执法力度,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三、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对执法人员通过培训使每一名监管人员做到技术过硬、业务熟练、服务周到、作风过硬,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从业人员通过培训灌输基本常识、行业标准、法律知识等内容,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促进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四、突出监管重点。加强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种类的食品监管,把监管重点放在群众的生活必须食品上,放在本县生产加工的特色食品上。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