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调音,拨拨弦,二胡、唢呐、锣鼓等乐器齐鸣。屋外是戏台,屋内是后勤室,小小的农家院里人头攒动,曲音绕梁。在孝义市下堡镇南榆苑村村民常明周的小院里,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会唱什么想唱什么就点什么,办起了专属于自己的“KTV”。
11月6日,记者慕名来到常明周家。一进小院,就看见院里像过年一样热闹。“今天初四,正好是我们自乐班搞活动的日子!”老人家热情地迎上来和我们打招呼。原来,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自乐班的成员就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演自乐,到了冬闲时就增加到十天两次。“刚开始大家是出于爱好晋剧,一有时间,几个人就都到我家里,一块儿唱,一块儿玩,后来慢慢的人多了,干脆就成立了晋剧自乐班!”常明周自豪地说。自乐班从2006年成立以来,已经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发展到了二三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最小的49岁。“现在我们的晋剧自乐班在邻村周边已经是小有名气,逢年过节,一些村还会邀请我们去唱上几段。”
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响起,70岁的赵凤英已铆足了劲,兴致勃勃地唱起了《打金枝》。别看赵大妈年纪一大把,参加自乐班已有7年,唱起戏来也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相对于自乐班里的“老将”而言,郝改娥算是初学者,但是她受益却是最大的。“我得过脑梗,又有糖尿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自从加入了自乐班,隔三差五就唱上两嗓子,感觉人都精神了。”郝改娥乐呵呵地说。
虽然天气已经转凉,可这些老顽童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一个接一个轮番上阵表演。“我们一年四季都在唱,天凉了挤在屋子里唱,天暖和了就搬到院子里!”常明周说。为了让老年自乐班办得更好,乡政府还配备了5000元钱的音响设备,并腾出了一间废旧学校的办公室供他们娱乐使用。“现在农民 ‘不差钱’,衣食住行不发愁,文化享受最缺少。通过演出不仅使我们心情舒畅,而且让村里乡亲也乐呵,这多好!”常明周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责编 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