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时节,记者来到了石楼富民林牧公司的湖羊养殖场,几百只湖羊正津津有味地吃料。全身雪白、羊毛卷曲、鼻梁隆起,十分可爱。富民林牧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削坡填沟,在原先崎岖的沟壑两旁山坡上种上了层层的柏树,沟底新造的耕地上,建起了5500平方米的圈舍。公司创新借羊还羊(草)模式,加上政府提供的免费防疫、保险等服务,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3年计划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户。
该养殖基地位于罗村镇沙窑村委崔家庄村,始建于2013年,总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面积400余亩,是石楼扶贫资金整合使用和沟域经济的示范点之一,也是吕梁市最大的湖羊种羊养殖基地。该基地以舍饲圈养为基本模式,选择多胎高产绵羊品种——湖羊作为饲养对象,建成高床漏粪地板羊舍5500平方米,产羔房1栋,饲料库房及加工车间2栋;建成容量为5000立方米的青贮池一座,并购置了现代化饲料加工、粉碎设备。2015年这家基地存栏湖羊3000只,2016年存栏湖羊6000只,2017年预计对外年出栏湖羊10000只。并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用借羊还羊(草)的办法,为全县3个乡镇150户贫困户,借出1500只种羊,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何为借羊还羊?就是公司免费把种羊借给农户,公司全程指导喂养,包教包会,种羊生的小羊全归农户,种羊及羊崽死亡有保险兜底……农户只出点草料钱就能养优质种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提高贫困户收入,扶植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今年,公司通过“借羊还羊”模式,帮助该县3个乡镇60户贫困户,借出种羊600只。此外,还免费给残疾人发放100只羊,给予了这些残疾人最低的生活保障。
具体而言,“借羊还羊”有三种方式。工作人员介绍:“一为借羊还羊,按借羊体重400斤还450斤的比例归还;二为以草抵羊,初步拟定秋季还企业3吨干玉米秸秆相抵一只羊的办法,或用玉米、豆类按市场价折价相抵;三为以款还羊,若羊市场价格上涨,贫困户还可以按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价协商还款。公司与县保险公司联系,动员贫困户入保险,每只交保险金70元,如果养殖过程中出现死羊现象,由保险公司按照程序每只赔偿1000元,降低贫困户的养殖风险。”
如今,养殖基地已经发展成为石楼小流域治理的示范典型,共整合投入国土、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资金380万元,其中整合投入国土资金170万元,推山填沟打坝造地270亩;整合投入林业资金20万元,坡面种植绿化柏树5000多株,栽植紫穗槐和景田花5万多平米,种植苜蓿草和黑麦草600多亩;整合投入水利资金40多万元,打井一眼,配套水泵和输水管道2000米;整合投入畜牧资金150万元,新建棚圈5000平方米,购置种羊100只。通过荒山荒坡林草绿化、沟底沟边土地平整,养殖种植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农作物种植——加工饲料——畜禽养殖——有机肥料的生态农业循环链条。
多元开发综合治理
石楼县在流域经济开发中已深深尝到了甜头。据悉,像湖羊基地这样通过整合部门资金推动农、林、牧沟域治理的典型沟壑在石楼县还有100多个。2014年以来,该县根据全县国土面积较大和黄土沟壑较多的实际情况,把沟壑治理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抓手,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大户承包,贫困户参与的形式,对黄土沟壑进行推山填沟造地和林、牧、农等多产业配套,使原有单纯依靠种植增收的单一渠道,进一步拓展为种、养、加等多元化产业增收路子,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双赢效果。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通过实施打坝造地、土地平整、荒山绿化、牧草种植、生态养殖等综合措施,治理沟壑100多条,荒山绿化1.1万亩,新增耕地1.2万多亩,带动贫困户500多户。
具体工作中,该县一是做好规划,摸清底数。在全县范围内,对改造条件较好,适合规模发展的沟壑进行全面筛查,对筛查出的重点沟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产业统筹规划,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目前共筛查出可治理的沟壑有1000多条。二是点面结合,重点打造。9个乡镇每乡镇精选一个示范点进行高标准打造,通过9个精品示范点的规模效应,辐射引导全县能人大户集中参与到沟壑治理当中。三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合国土、扶贫、水利、以工代赈等部门资金5700万元,集中用于沟域治理,其中整合国土资金3100万元,新增耕地2100亩,整合扶贫资金620万元,新增耕地1100亩,整合水利资金1250万元,新增梯田8333亩,整合以工代赈资金730万元,新增沟坝地912亩。四是财政奖补,金融支撑。县财政拿出200万元,对每个乡镇打造的精品示范点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同时凡被列为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项目,在扶贫金融贷款上给予扶持,并优先享受政府各级各类贴息贷款政策。
据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按照“沟域治理必须与贫困户相挂钩”的实施原则,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对可治理的沟壑进行林、牧、农等多种产业配套,各乡镇每年至少打造1条沟壑,每条沟带动贫困户50户,同时着力打造灵泉镇龙台和罗村镇泊河两个县重点沟壑,加快龙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吸收至少50户贫困户入驻园区就业。从2016—2019年,每年通过沟壑治理,新增用地5000亩,带动贫困户500户,贫困人口2000人左右。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