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镇杨乐堡村位于文水县城东北30公里的汾河岸边,全村共有900余户,2640余人,耕地3400亩,两委班子成员5人,全部为交叉任职,共有党员85人。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强基夯基础,改善民生促和谐,为民办事树形象,建设和谐富裕新杨乐堡”为目标,将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连续10年获得“市五星级党支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山西省文化示范村”等荣誉。
深化民主建设,促进组织建设
党支部坚持“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党组织建设”方针,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穿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主线,狠抓了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了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积极规范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该村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中,由于把握了提议有准备,商议要诚肯,审议需充分,决议应引申的关键环节,起到了凝聚两委班子,提高党员素质,化解干群矛盾,避免决策失误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文水县“四议两公开”工作的典型,进行了经验交流。二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支部集体学习和党员的自身学习,使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改进,为民意识增强,推动了我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以现代农业、规模养殖业,工副业三项并举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发展势态良好。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000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党支部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近年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杨乐堡有肉牛养殖、梨树种植的传统产业,村两委班子确立了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提升产业化水平,带动养殖散户走集约化、规模化肉牛养殖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该村在村南汾河沿线滩涂地规划养殖园区,并在2013年启动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工程建设。2014年9月完成了基地建设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2015年7月完成了二期工程,年均出栏肉牛10000余头,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有力推进养殖业发展的同时,村两委继续狠抓传统种植业。为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梨树种植的影响,全村发展蔬菜种植500余亩,实现了果蔬并进,效益互补。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农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马德茂同志为村民捐资免费春浇。
基层党建必须致力民生发展,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才是党建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历年来,该村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2011至2015年,累计投资100万元,硬化全村街巷20公里;2013年,投资30万元,建设养老院,并陆续购置相关器材,丰富老年生活;2014年,投资25万元,对村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开工建设安置小区,现已入住100余户;投资30万元,完成生态排水整治工作;投资135万元,完成村北900米污水改造工程、村内大街小巷亮化全覆盖工程、环村垃圾池修建工程、灌溉井改造工程、主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同年,马德茂同志个人捐资65万元,新打520米吃水井一眼。五年内,全村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一课三会”制度,坚持党员干部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并围绕学习主题办好交流讨论活动,紧密结合村情,学以致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同时,村党支部按照“设岗定责”的要求,把优秀党员“五带头”要求具体化,让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创先争优有平台。该村设立了发展生产示范岗,基础设施建设岗,文明乡风营造岗,村务公开监督岗等,每个岗位确定1至2名骨干党员为领岗人员,通过公开栏向群众公布工作进展,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使村内各项工作有人抓,见成效。党员履岗情况作为“一会两评议”的重要内容,评议结果作为党员评优评先的依据。
展望未来,杨乐堡村党支部一班人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用党建工作统领全局工作,把实现好群众最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怀激情带领党员和群众,共创和谐新家园。
责编: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