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公安动态公安动态

晋城:把群众关切的“小事”做到极致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4/13 10:44:00

派出所工作琐碎而繁杂,民警每日处理的事情在群众眼里似乎都是些“小事”,其实,每一个小警务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平市公安局河西中心派出所的民警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这些“小事”做好做实,才能夯实社会平安的基石,才能最大限度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今年以来,他们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前谋划,及早布局,找准密切警民关系的着力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力求将警务小事做到极致。

河西中心派出所民警热心救助外地智障女回家。 (资料图片)

深耕细作 “小警务”筑牢“大平安”

  近年来,河西中心派出所把社区小警务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支撑,社区警务队每日下乡深耕社区, “收集治安小信息、记好社情小档案、做好法制小宣传、组织院户小联防、化解邻里小纠纷、排查安全小隐患、为民搞好小服务、坚持日常小巡防”为内容的“八小警务”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每天进村入户,要像农民耕地一样,在小警务上深耕细作,这样才能有 ‘好收成’。”负责社区队的副所长李建文说,“每天下乡工作,和老百姓都成了熟人,这样拉近了警民距离,群众的拥护是我们做好派出所工作的底气!”

  如何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这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

  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到入脑入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河西中心派出所没有照本宣科地搞宣传,而是采取典型案例提醒、以案说法讲解、召开会议培训等方式,卓有成效地提升群众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2016年3月25日上午,召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在所内开展了电信网络诈骗专题防范宣传工作,社区民警结合生活中的典型案事例,向群众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巨大危害、诈骗手法与防范知识等。新庄煤矿财会人员小李说:“通过民警讲解,真实地感受到诈骗案件触目惊心,也提高了我们的防范意识,感谢民警同志的良苦用心!”

  仙河路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集中,每周五下午放学高峰期,交通一但无人疏导将拥堵至极、水泄不通。为此,派出所民警们总是早早过来,规范道路停车,指挥交通,维持秩序,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为了校园安全,他们还进行消防演练、开展法制讲座、走访学校师生。镇办中学的老校长有感而发:“近几年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治安事件,这与派出所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治安脉搏时刻牵动着每一名民警的心,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每一个治安隐患,让群众安心放心舒心,是他们的不懈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社区民警不间断地走访联系群众,深入细致地推进各项“小警务”,辖区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他们辛勤的印迹,为的是筑牢社会“大平安”。扎实的“小警务”,直接效果是:近年来,辖区发案率逐年下降。

严格执法 “小案件”演绎“大情怀”

  “你们快过来,桥头有人偷了我的钱包!”一名妇女电话中急促地说。出警的哨声响起后,大家箭步跳上警车驱车前往。原来报警人为下庄小学教师袁某,下午下班后驾车到镇里办事途中,被一名醉汉拦下要求捎其一段行程。好心的袁某没想到,醉汉在桥头路段下车后,竟然将自己放在车座上的挎包顺手牵羊。袁某反映,挎包中有一些证明票据和1400元现金。处警民警到场立即找到并控制了那名醉汉,在周边找到那个藏匿于煤球堆里的挎包,并从醉汉身上搜出了被盗的赃款,然后连夜将案件依法处理。收到追回的钱物,袁某对民警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连连称赞。

  这类“小案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民警口边常说的“一定要给群众一个交代”,体现着民警浓浓的爱民情怀。为了提升执法公信力,他们印制了包含办案时限、程序、处罚种类和主办民警联系方式的《案件办理明白卡》,最大限度推进警务公开,法律明白了,事理讲通了,群众心里也就敞亮了。

  处理案件中,民警也成为当事人值得信赖的朋友。一次,民警闫洪鑫接到一条莫名的手机短信:我被人绑架在晋城市区某小区某号楼某个房间,请帮我,勿回复!闫洪鑫没有把这条短信当成别人的恶意骚扰,而是立即向110指挥中心报告。后来,才知道晋城开发区公安民警根据那条短信破获了一起非法拘禁案,解救了受害人。那是一名曾与闫洪鑫打过交道的案件当事人,事后一直存着民警的手机号,情急之下,凭着一份信任发出了那条救命的短信。

倾情为民 “小服务”赢得“大形象”

  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仅要注重警容风纪,讲究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场景一:一个笑脸,赢得一份真心的尊重

  2016年2月3日,河西镇北苏庄村80岁的老人贾秀英的“黑户”问题得到解决,老人的脸上透出抑制不住的笑容。老人数十年前随丈夫辗转外地,户口迁移手续丢失后便成为“黑户”。老人说:“快要入土的人了,怕麻烦就一直没想过补个户口。”民警接到其家人反映后,短短的三日内就调查核实清楚,为其解决了困扰近三十年的“黑户”问题。其家人一再说:“真快,不愧为先进所。”像这样服务群众的温馨小事不胜枚举。

  场景二:一则短信,传递一份诚挚的感动

  2016年3月1日,户籍民警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警察叔叔,非常感谢为我找回钱包,真诚感谢你们的热心帮助!”

  发这条短信的是辖区下庄村的小姑娘小张,几天前,她骑电动车回家途中,不慎将车篮内的钱包丢失,包内有身份证、数张银行卡和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手机是新买的。当时小张惊慌失措地到所内报警求助,急得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她拔打了自己的手机,对方挂断不接,其中一部已关机。民警迅速问明整个过程后,一方面为其打出户籍证明让其立即对银行卡挂失,另一方面调取街面监控顺线查找。从监控中看出捡拾者是个驾车的年轻男子,但图像模糊,看不清车牌照。 民警抱着尽力试一试的态度,向那部仍通着的手机发出短信:“您好!我是河西中心派出所民警,相信你捡到遗失的物品会归还其主人,现在丢东西的小姑娘十分着急,请予以理解,等你回话,谢谢!”

  几分钟的等待后,手机嘀嘀两声:“我是捡拾者,归还钱包有个条件,就是这部新手机留下当作对我的感谢费。”

  “兄弟,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钱包的主人仅仅是个工资微薄的打工者,大家都是年轻人,请原物归还,好吗?相信你是开玩笑的!”

  几番交流,民警晓以大义,以情感人,终于说服了对方,小张看到失而复得的心爱之物,喜极而泣。于是,有了刚开始那条道谢的短信。

  这些场景,都只是河西中心派出所民警们解民忧、纾民困,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派出所里记载这些事项的几大本《好人好事登记簿》都是填得满满的。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