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眼中,作为一名交通警察,甚是普通。然而当记者亲身在他们中间采访之后,却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个有着炽烈赤子之心的共产党人形象,看到了一个焕发着昂扬斗志的交警队伍形象,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用赤子之心书写的执法情怀和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
康兴俞:停不下的脚步
康兴俞,市公安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2009年从部队转业,入警9年。
10月12日早上7点,康兴俞准时来到大队,因今天他值班。大队领导值班制是交警队的规章制度之一,大队四个领导每人一天,轮流值班,今天恰巧轮到康兴俞值班。
吃过早饭,康兴俞穿戴好制服,准备上路巡查早高峰,早高峰是路面交警每天必须面对的工作,而作为值班领导巡查早高峰也是这一天的工作开始,在征得同意后,记者跟随康兴俞一起上路巡查。
“我们每天的早高峰从7:30开始,一直到8:30结束,是路面交警比较忙碌的一段时间,也是事故高发时段,突发情况比较多,所以作为大队领导必须对辖区各条道路车流情况和各执勤岗工作情况巡查一遍,及时掌握路面情况,处置一些突发状况。”一上车,康兴俞就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介绍大队辖区的情况,哪条路容易拥堵,哪段路是事故高发点,哪个路口最忙碌,......,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记者插话说,看来你平常没少做功课吧,康兴俞回答说,作为大队领导这些都是必须知晓的,再说自己还分管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对路面情况不了解哪行。
就在记者与康兴俞交谈之际,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报告说,在新市东街谢匠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康兴俞立即拿起对讲机指挥调度附近执勤岗的民警过去查看,当民警查看回复说只是两车轻微剐蹭没有大碍后,康兴俞才松了一口气,转头对记者说,“就怕出事故。新市街是一条老街,路面窄,人车混行,很容易发生人车事故。”
8:25,就在康兴俞对辖区道路巡查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上午9点半到市广播电台录制一期关于“两项整治”内容的节目,康兴俞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立即驱车赶回大队准备去参加节目录制,因此,记者只好暂时结束了采访。
再次见到康兴俞是接近中午时分,他刚从市广播电台录制完节目回来,喝了一口桌上的凉水后,立即穿戴整齐准备上路巡查午高峰。路上康兴俞说,中午高峰时段车流量相对较少,民警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一些。
巡查完午高峰后,康兴俞回到大队开始吃午饭并做简短的休息,他说,中午时间短,得抓紧少休息一会儿,不然下午和晚上熬不住。
下午2:40,记者再见到康兴俞时,他正在处理分管工作的一些事情,他分管大队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指挥中心、法制、科技和路面中队,工作多、头绪杂,而且作为值班领导,他还负责处理大队当天发生的所有情况。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记者只好悄悄的退出了他的办公室。
下午5点,记者看到康兴俞穿戴整齐像是要上路,于是赶忙上前询问,原来,他又准备上路巡查晚高峰,记者也熟络的上了警车。“晚高峰才是路面交警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我们的晚高峰从5:30开始,7:00结束,但有时7点钟根本下不了班。”一上车,康兴俞就向记者介绍路面高峰情况。“这不是才5点吗?”记者好奇的插问道。“晚高峰是一天中车流人流最多的时候,所以需要提前上路查看,对一些影响道路通行的违停车辆或其它情况进行清理和处置,不然会影响整条道路通行。”康兴俞向记者介绍说,因晚上巡查路线和早上一样,路面的交警是比较辛苦的,他们一天要站5、6个小时,还要先期处置突发交通事故、清理违停乱放车辆、抽检查处违法车辆,有时还要承担安全警卫护卫工作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8个小时,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腿疼,有的民警因此积劳成疾,有的民警带病仍然坚持工作,非常不容易,非常辛苦。
“苑北路与泰欣街交叉口出现拥堵,附近各岗点注意疏导分流”,对讲机里传来路况信息,康兴俞突然停止了说话,专心开车。10分钟后,巡查警车到达了苑北路与泰欣街交叉口,只见,路口南西北三个方向的车流已经看不到尾部,拥堵情况比较严重,康兴俞将警车在路边停好后,立即协助路口执勤民警对车辆进行指挥疏导。他说,这个路口是进出市区的一个主要路口,车流比较大,经常出现短时拥堵......
说着说着,他就把记者晾在了一边,专注的指挥疏导着车辆,记者见状只好悄悄的站到路边,默默的看着他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熟练的指挥着车辆有序通过路口,不大的路口满是他跑来跑去的身影。
当车流高峰逐渐退去,路况基本恢复正常的时候,时间已经指向了7:23。康兴俞转身走向警车时突然看到了站在路边的记者,惊奇的问,你怎么还没回呀?记者开玩笑地答到,你都还没下岗,我怎么敢回呀!原来,刚才康兴俞全身心的专注疏导车辆,根本就没注意到一直站在路边的记者。
回到大队简单吃过晚饭后,康兴俞卸下了身上的装备,看到他满身疲惫的身影,记者不忍心再打扰,只好匆匆的结束了一天的采访,但是,记者知道,对于值班交警来说,这一天远未结束,晚上的巡逻夜查和突发的交通事故处置还在等着他们。
在和康兴俞告别后,走出交警二大队的大门,记者突然感到心里无比压抑,尽管记者因工作原因经常接触交警这个群体,但从未真正的体验过交警一整天的工作,今天一天的跟踪采访,让记者真正了解到了交警的日常工作,理解了交警的苦累甘甜,也真正从心底感恩这个城市里有那么多辛辛苦苦、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交通警察在守护平安。看着城市里霓虹灯下的车来车往,记者心中默默向所有还在工作岗位上的交警致敬!
杨月枝:年近六旬的坚守
9月11日,星期一,晋城全市上下进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高潮,市公安交警二大队也不例外,全警动员、全警出动,大家放弃休息休假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城”工作之中。
就在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大队长李渊的办公室进来一位民警对他说:“队长,我知道这一段工作挺紧的,这两天我怕万一到不了岗影响工作,特地来和你打个招呼。”这位民警就是杨月枝。
杨月枝,59岁,市公安交警二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1994年从部队转业至交警支队,至今已参加交管工作23年有余,明年退休。
大队长李渊一听感觉事有蹊跷,赶快让杨月枝坐下来说明缘由,原来杨月枝多年来一直患有肠胃病,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白天正常执勤,晚上下班输液,带病坚持在路面一线,经历病痛折磨的他一天比一天消瘦。当了解事情真相后,作为一名刚刚到任不足百天的大队长,李渊深感愧疚,自责自己的工作不到位,同时也为队里有这样的老民警而骄傲。于是,他马上对杨月枝说,“没事,你先休息养病,身体要紧,工作上的事我立即让其他人接替。”可让李渊没想到的是,杨月枝接下来说的话让他无比感动,“我不是要请假,我就是和你打个招呼,我是怕万一我哪天早上难受起不来,影响查岗和工作,我能坚持就坚持坚持,白天我还上岗执勤,晚上下了班我再去输液,两边都不耽误。”
看到杨月枝的坚持,大队长李渊感慨万千,只好拍拍杨月枝的肩膀说,“老哥,身体是第一位的,坚持不住就休息,工作上的事我来安排,一定要保重身体。”
9月,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攻坚阶段,大家纷纷放弃休息休假,全身心投入“创城”工作,杨月枝也没有休息,可这几天他的肠胃又在阵阵作痛,他知道肠胃病又犯了,有时疼的整夜都让他无法入睡,再加上年龄原因,这一段时间他早上有时根本醒不了,为了不影响队里的查勤查岗工作,因此他才硬着头皮找大队长李渊打个招呼,说明原由。
说到杨月枝,二大队的民警和辅警无不伸出大拇指,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责尽职、任劳任怨,生活中严格自律、虚心学习、关爱同志,充分体现出了一名老军人、老交警的精神素质。
工作中,杨月枝也是一个“爱琢磨”的人,二大队辖区新市东街与兰花路交叉口的新兰岗,既是富士康园区员工上下班的主要路口,也是市区通往晋煤集团的主要通道,每天车流人流都很大,尤其是由西向北左转弯的车辆,负责该执勤岗的杨月枝在每天的疏导中发现,左转弯车辆在放行过程中,其左侧对向车道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他就想为什么不把闲置的对向车道充分利用起来,借用对向车道将左转弯车辆快速放行呢?就这样晋城市就出现了首条“潮汐车道”的雏形。
后因工作需要,杨月枝被调整到博北岗,在工作中他发现红星街由东向南左转弯车辆较多,等待放行时间较长,有时会造成交通拥堵,在观察多日后,他提出调整绿灯放行顺序,先行放行左转弯车辆,再放行直行车辆,并将对向车道设置成“潮汐车道”,用最短的时间将左转弯车辆放空的解决措施。该队分管交通秩序管理的负责人介绍说,“老杨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爱琢磨,工作这么多年来,他前前后后给大队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建议,有效优化了大队辖区的交通秩序,工作上特别上心。”
当记者表示想要对他进行采访时,杨月枝婉言拒绝,他说这有什么好采访的,咱既然选择交警这个职业,就得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干,得对得起这身警服。当提到“退休”时,老杨说,明年就要退休了,时间越来越近了,想想还是挺舍不得的,毕竟这身警服穿了20多年,不管还有多长时间都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一天不退休,就要坚持干好这一天的份内事。
结束采访时记者得知,老杨最近的肠胃病好多了,但有时还会隐隐作痛。党的十九大马上要召开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容忽视,估计老杨和他的同事们又要忙上好一阵子了,但愿老杨和他的同事们以及许许多多类似老杨的同志能保重身体,因为这个城市的平安真的离不开他们的守护。
田沁波:难圆的中秋月
田沁波,市公安交警二大队事故处理民警,入警4年。
中秋节是每一个家庭都企盼家人团圆的日子,但对于田沁波来说,今年的中秋却无法和家人团聚,因为他正好值班。
田沁波是长治人,2014年入警来到晋城市公安交警二大队工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警业务中最伤脑筋的工作,而田沁波入警四年来一直干的就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交通事故处理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没有日常和周末之分,一个月仅有的几天周末轮休就是事故处理民警难得的放松时光,而对于家在长治的田沁波来说,轮休更是非常的难得和珍贵。
10月4日上午,当记者见到田沁波时,他刚从事故现场回来,记者轻声地问,“今天的事故多吗?”田沁波憨憨地笑了笑回答说,“还行吧。”记者听了一脸懵样。
“听说你是长治人?”
“嗯。”他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回答着。
“平常回家多吗?”
“周末不值班的话都会回去看看,要是值班,半个月才能回去一次。”
“事故处理工作辛苦吗?”
“还行吧,有时候还是挺辛苦的。”
在和记者的一问一答中,田沁波始终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
就在记者不知道该怎样聊下去的时候,田沁波突然打开了话匣子,“苦不苦其实无所谓,只是有时候感觉亏欠家人太多。我是长治人,家在长治,爱人也在长治工作,而我在晋城工作,从结婚到现在,爱人怀孕、生孩子我基本没有怎么照顾她,反而是她,既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在忙活,而我在晋城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回家一趟,有时值班两周才能回去一次,什么忙也帮不上,孩子也照看不了,......”说了半截,田沁波突然停住了,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将身体轻轻的背了过去......
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沉静。
看到田沁波表情严肃的接听着电话,记者预感肯定又发生了什么交通事故,果不出所料,在市区兰花路兰花岗附近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事故,田沁波立即招呼所属人员准备出警,他们马上穿戴好装备,拿上勘验设备,驱车驶往事故现场。
路上田沁波告诉记者,每一次出警自己的神经都会紧张,按规定他们必须白天五分钟、晚上十分钟驶离大队,事故多的时候,这个事故刚处理完就得立即赶往下一个事故现场,就这样有时候还会被事故当事人抱怨出警太慢。他说,干事故处理工作说不累都是假的,有时候从接班到第二天交班,一个值班日能接警十多个事故,最怕的就是晚上事故多,一晚上都睡不好觉,第二天还得对这些事故进行调解处理,遇上双方当事人好说话的,案件也处理的比较轻松一些,如遇上当事人不好说话、不懂法律的,你得一遍遍的和他讲法律讲道理,要是遇上一个胡搅蛮缠的,一上午或一下午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了。
说话间,记者一行已到达事故现场,在简单进行查看后,田沁波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了一起,对事发经过进行了询问,双方当事人表示,事故原因比较清楚,双方均无异议,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田沁波在指导双方当事人对事故现场进行简单拍照后,协助双方先将车辆移至路边,然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简单的叮嘱。在返回的路上,田沁波说,这样的事故虽然白忙活了一场,但心里还是挺舒畅的,最起码不用多费口舌。
就这样,在一边工作一边和记者的攀谈中,已接近晚饭时间,窗外断断续续传来了炮竹声,这时田沁波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田沁波表情甜蜜,声音也变得轻细了许多,记者轻声的问,是家人吗?田沁波告诉记者,是爱人。在征得他爱人同意后,田沁波打开了手机免提,只听手机里传来了稚嫩的“爸爸、爸爸”的叫声,原来今天是中秋节,爱人知道他在值班,担心他的安全,也怕他担心家里,因此打电话告诉他,家里一切都挺好的,让他安心值班。看到这一幕,记者不忍心打扰他们夫妻二人难得的通话时间,于是悄悄的退了出来。通完电话后,田沁波告诉记者,孩子出生12个月了,现在刚开始牙牙学语,不过已经会叫“爸爸”了,说完这话,记者第一次看到田沁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晚饭后,为了让田沁波能早点休息,记者决定结束此次采访。
第二天一早,记者给田沁波打电话询问昨天晚上的事故情况,田沁波告诉记者,前半夜接了三起,后半夜没有。听到答复后,记者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昨晚许许多多的家庭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过了一个中秋佳节,而且,为了守护这份团圆、平安的无数个田沁波也都睡了一个踏实觉。(司云昌 张沙沙)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