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波
节后,随着大批学生即将返回校园,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学生装备的销售开始升温。笔者近日走访发现,不少商场针对学生“装备”的促销活动已拉开帷幕,点读机、电脑、手机、背包等学生用品销量明显增加。
“开学消费”年年有,而且是“蛋糕”越做越大、花费越来越高——毕竟“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在笔者看来,一些家长喜欢用物质满足来激发孩子读书动力的做法,其实是一种误区。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一些家庭或许并不难,但家长更应该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如果只是为了和同学攀比,那就要三思一下了。
对这些学生而言,装备的与其说是学习用品,不如说是自己的“面子”,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则更能显示出自己的超前消费。对家长来讲,为了不让孩子“没面子”,只能硬着头皮购买价格不菲的学习用品,加重了经济负担不说,还容易给孩子灌输或者纵容错误的消费理念。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商家眼中的消费者、孩子眼里的守护神,家长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该承担起监护人责任,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如果以过度消费方式宠爱和将就孩子,可能会让他们染上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喜新厌旧、滋生攀比心理,影响其成长。更何况,“花里胡哨”的数码产品还会转移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开学消费”到底经济了谁,相信每个商家都心知肚明,只是咱学生和家长遭了罪。笔者以为,家长在为孩子购买学生装备时,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只有真正用得着的,才予以考虑;只要功能足够,以价格便宜为选择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除了培养智商,还需要培养情商、财商,财商缺失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短板”。只有教会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及正确使用金钱,并按照自己的家庭能力和消费需要量力而行,把握消费的出发点,不去盲目购买与学习无关的商品,不为天花乱坠的广告迷惑,不受花样繁多的营销手段诱惑,坚持按照自己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去购买,如此,“开学消费”才不会成为“开学浪费”。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