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经济热点经济热点

【调查报告】农产品价贱滞销原因何在?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2/24 8:50:43

编者按:

  市农委原副主任田志勤同志,去年秋深入全市5个县的6个农产品生产专业村,对全年农产品价贱滞销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报告予以发表,以期对农村基层干部有所助益。

  多种农产品价贱滞销

  沁水县郑庄镇南大村是苹果专业村。该村有成年苹果树5万余株,200个经营户,年总产苹果200多万斤,2014年苹果平均售价是2.5元计算,每个经营户收入2.5万元。2015年苹果增产丰收,但价格下滑严重,全村苹果收入至少得减收100多万元。最大的苹果经营户郭虎保2015年种植苹果12亩,总产苹果6万余斤,平均亩产5000斤,却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且有很多苹果销售不出去。

  沁水县固县乡安上村是蔬菜专业村。该村种植蔬菜面积1500亩,蔬菜大棚200多栋。2015年该村大棚生产的小瓜、茄子、青椒、西红柿等销售价同去年基本持平,但大田菜如南瓜、豆角、茄子、红白萝卜、白菜、大葱等每斤都比去年略有下降。

  陵川县西河底乡岭东村是玉米专业村,种植玉米1000亩。2015年该村玉米平均亩产千斤,总产量达50万公斤,但2015年玉米价格只有每斤0.8至0.9元,相比2014年的每斤1.2元,差距很大,这也导致该村2015年少收入40万元。

  沁水县胡底乡李家山村,村民种谷子较多。2014年该村种谷子100多亩,亩产800多斤,每斤4元左右。农民很高兴,积极性大增,2015年该村种谷子200多亩,亩产与去年一样,但每斤只卖2元多一些。价格降了近一半,增产不增收,汗水白白流。

  高平市寺庄镇南峪村是黄梨专业村,共有黄梨和酥梨3000余棵,总产15万公斤左右。2014年市场均价每斤2元,2015年市场均价每斤1.5元,全村收入损失10多万元,还滞销不畅。

  泽州县周村镇苇町村种植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油菜、葵花等多种作物。2015年,除小麦和大豆价格与往年持平外,其他农产品收购价格都下降不少。其中,谷子价格比2014年下降一半,高粱价格下降0.5元,油菜籽价格每斤下降0.5元,羊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獭兔皮等都有大幅下降。

  农产品价格下滑成因及对策

  农产品贱价滞销现象并非我市仅有,而在其他一些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说2015年是多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最严重的一年。

  农产品价格下跌主要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原因。在宏观方面,一是连续的物价调控措施,抑制了市场的过度投机,市场预期对此作出了反映;二是受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暴跌的影响;三是多年农业大丰收,政策层面对市场判断不准,部分农产品进口较多也冲击国内市场。微观方面,一是农产品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二是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三是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四是煤炭、房地产、制造业等行业转型,导致好多人收入减少,返乡大军增加,市场购买力下降。此外,我市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前些年煤炭行业景气度高,相关产业链从业人员收入很高,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因此农民对于市场价向下波动没有思想准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针对我市农产品滞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帮扶指导:一是政府职能服务部门要多接地气,多到实地了解市场,多到农民中间了解情况,多到实地掌握市场动向,准确地引导农民生产经营;二是控制中间环节,降低过路费,减免相关税费,开办公益性农贸市场,为农民自销创造条件;三是建立保险救助机制,引导农民投保,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四是提高广大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增长农民主动掌握市场信息的知识,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副产品市场不断变化的新常态。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