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矿井的创新之路——看兰花唐安煤矿分公司如何应对下行压力

图为唐安煤矿参股成立的山西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苏齐霞 摄
□本报记者 王金枝 通 讯 员 侯天胜 赵岩滨
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为年产180万吨生产矿井,采、掘、机、运、通整个系统机械化程度均达到100%,数字化矿山、智能化矿山、现代化矿井建设达行业先进水平,是全市煤炭标杆矿井之一。
去年,该公司围绕建设现代化精品矿井目标,科学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一方面多举措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精心做好“循环经济”大文章,再次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据统计,该矿全年生产原煤172.19万吨,吨生产成本保持在201元,综合成本251元,实现利润2.47亿元,在全市煤炭企业中独树一帜,令同行羡慕不已。
价格降到哪里,成本就降到哪里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矿井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唐安煤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为目标,按照“五精四细”(“五精”即管理精细、经营精益、设备精良、过程精准、操作精确;“四细”即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管理要求,努力在降本提效、挖潜增效、提质稳效、创新创效上寻求突破,推动了管理持续改进。
“价格降到哪里,成本就要降到哪里!这是我们一贯的追求。经营中,我们遵循‘省下的就是挣下的’、‘节约就是创效’的理念,实现了在节约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效。”该公司副总经理边树峰说。长期以来,该矿深入实施对标管理,大力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成本管理先进连队和成本管理优秀班组等评选活动,引导全员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等身边小事做起,持续开展“一张纸、一份爱”微公益活动,使节约意识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同时逐级分解节能指标,加大水、电、油等重点能耗的常态化监管和定期奖惩兑现。据粗略统计,2015年累计节约资金93.45万元。
为提高经营绩效水平,该矿首先严格材料管控,以定额管理为抓手,制订了材料费用管理考核细则,明确了大型材料、重要材料、设备配件消耗定额标准和使用周期,加大废旧物资、坑代品回收复用力度,严格专项费用、预算外费用过程审批,做到了制度管理透明化、材料使用指标化、费用指标明晰化。同时狠抓物资采购、日常使用等关键环节把控,通过严格成本预算、比质比价、招议标等措施,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设立设备备品备件二级库,推广可回收性锚杆、锚索等井下用品,完善可回收废旧物资品种、指标、验收及奖惩措施,做到了废旧物资不流失、不丢弃,确保了物资科学配置、资金高效利用;其次压缩资金占用,以全面预算化、内部市场化、管理信息化为依托,通过建立物资供应超市、井口配送站,与各厂家和经销商签订物资供应合同,统一设立货架明码标价,供内部相关部门、生产队组择优使用,每年减少资金占用700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节资降耗效果。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该矿围绕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两大重点,加大煤质采样频度、化验精度、检查力度,强化煤质管理责任追究,做到了以过硬的煤质顺利打通京津冀地区民用市场大块炭使用需求,为逆势拓展市场空间赢得了先机,抢占了市场份额。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完善产品销售跟踪制度,充分利用客户QQ群、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优势,及时邀请客户来矿参观交流,定期收集落实客户反馈意见和征询存在问题,从沫煤中筛分出11—13毫米、8—11毫米两种规格的小粒子炭块,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和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近2000万元的收入,实现了效益稳中有升。
技术创新提升矿井竞争实力
创新是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唐安煤矿不断完善创新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技术革新、环节优化和管理创新的激情和活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环节改造上,加强新设备新工艺运用和环节优化。该矿实施了皮带、绞车运输系统变频节电技术,35KV变电站无功自动补偿技术应用和“避峰填谷”分时供电管理,有效功率因素由0.8提高至0.93,每年节约电费10万余元;开展了综放面初采深孔爆破断顶技术应用,使综放面初采回收率提高了21%,累计多回收原煤1.54万吨;将落煤方式由直落改为倾斜,每年多回收沫煤近190吨,有效降低了炭块限下率,提高了经营业绩。
在创新创效上,持续实施小改小革、物资复用、修旧利废等创新创效活动。据了解,该矿每年筹资100万元注入创新专项基金,并拿出20余万元,专门对成效显著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小改小革”项目名称,同时对有技术专长,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授予“技术大拿”称号,享受本年度劳模同等待遇。去年,该矿累计收到创新项目500余项,评选优秀创新成果55项,成功申报6项国家专利,累计节约资金400余万元。这些成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和生产工效,检验和锤炼了员工队伍创新能力,为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挖潜增效上,全面开展“能效对标、计量诊断”活动。该矿重点实施“锅炉综合改造、砖厂余热利用、电机能效提升、耗能设备优化”四大工程,减少了非生产性运行环节投入。积极培育效益增长点,以提高煤质和炭块率作为突破口,努力在提块量、降灰分、洗精煤上下功夫,通过更换高效能滚筒、新建公路炭块装车系统、实行煤矸分装分运、引进煤泥浮选工艺和筛分系统改造,增加了炭块率,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加快转型步伐,积蓄发展势能
长期以来,唐安煤矿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思路,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培育新型产业,积蓄起更大发展势能。边树峰说:“我们矿大力开展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由‘黑色经济’向‘循环经济’的精彩‘蝶变’,形成了‘煤炭支撑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良性发展局面。
为延伸产业链条,加大煤矸石处理,该矿参股成立了年产8000万块煤矸石标砖的山西兰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先后研发出路面砖、植草砖、仿古砖、机制瓦以及采用本地优质陶土配煤矸石制造的烧结透水砖、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水泥加砌块等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用户喜欢。同时针对煤矸石烧结后产生的大量余热排放到空气中造成资源浪费的实际情况,对隧道窑生产线进行工程改造,改造后余热广泛应用于唐矿生产区、生活区办公楼、车间取暖、职工洗浴等后勤服务,每年节约标准煤近3500吨,减少矸石排放18万吨,压减锅炉运转电费51.6万元,并降低了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了环保、节能双重效果。
安达科工贸有限公司是唐安煤矿又一转型亮点。该公司瞄准生产服务型企业战略定位,按照“做实内销、抢占外部”的经营思路,立足委托劳务加工、井下用品生产、机械设备安装、车辆装卸运输四大支柱产业,建成煤泥脱水和烘干系统,提升了煤炭附加值和经营绩效。
走进唐安煤矿普华苗木种植公司的蔬菜大棚里,给人一种收获的感觉,里面的栽种的各种蔬菜长势喜人,尤其是青色、红色的西红柿挂在枝蔓上,煞是好看。边树峰介绍说,目前,普华公司累计流转农村土地900余亩,建设各类温室大棚42栋,并成立了兰馨餐饮服务公司、开源劳务公司,开办了多个蔬菜水果便利店等经济实体,构建起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据统计,面对市场低迷、外销受阻等不利形势,去年唐安煤矿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利润650万元,分流富余人员40余人,缓解员工子女就业160余人,吸纳周边村284人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