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金融理财金融理财

【坚实脚步 精彩答卷】金融创新贡献显著全省领先

来源:太行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23 10:05:30

7月29日,皇城药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资料图片)

  2016年5月25日,我市第一家“新三板”企业皇城药业获得挂牌批复,7月29日正式挂牌;

  2016年7月8日,海诺科技获得挂牌批复,8月3日正式挂牌;

  2016年8月18日,兰花纳米获得挂牌批复,提前完成了省定三家挂牌任务,打破了自兰花科创上市18年以来我市无新增上市挂牌企业的现状,取得了利用资本市场新突破。

  在好政策的激励下,在好措施的扶持下,全市金融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3亿元,同比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2%;社会融资总量335.23亿元,同比增长20.03;全市金融业资产总额2458.0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60.56亿元。存贷比不断提高,截至今年6月贷比为56.25%,较去年同期增长3.99个百分点,金融支持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和倍增效应,成为助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转型——金融振兴引源头活水

  2015年6月24日,全市金融振兴推进大会召开,明确要求金融振兴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解决全市企业资金短缺憾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迫切需要,是金融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一定要切实增强金融振兴的责任感、紧迫感,齐心协力狠抓金融振兴,使晋城的金融业尽快活跃起来,尽快繁荣起来,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提供源头活水。

  由此,我市吹响了大规模进军资本市场的号角,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一批企业加速上市挂牌步伐。除了皇城药业、海诺科技、兰花纳米三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全市进入新三板后备资源库的企业已有17家,在Q版挂牌企业20家,E版挂牌企业3家。此外,E板挂牌企业昌平重工通过定向增发的形式与西安必盛激光公司达成了投资2000万元的协议。

  据了解,“新三板”是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后,国家新推出的全国性资本市场平台。企业挂牌后,不仅可以冲破自有资金的束缚和对间接融资的依赖,通过多种融资方式,获得多元化、低成本的发展资金,还为下一步的转板上市奠定了基础。

  谈到“新三板”挂牌,皇城相府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显得异常兴奋,他说:“公司上市后,一是有效突破了融资难的‘瓶颈’,拓宽了融资渠道,开拓了新资本市场;二是进一步严格了公司管理要求,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三是给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规划思路,使公司在产品规划和市场规划上有了明确的方向。”

  事实证明,全市金融振兴带来的变化,对全市金融业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市金融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挂牌上市能为企业带来平台效应、品牌效应和财富增值等,也可推动企业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策——激励机制开发“有机土壤”

  “2012年就跑贷款,找不到担保单位一直没有贷下来。去年10月份终于贷到款了。现在有了保证保险模式,真是解决了我们这些小企业的大难题。”晋城市苗鑫养殖有限公司经理苗兵强对记者说。

  2008年,苗兵强在晋城开发区苇元村包了15亩地进行创业,尝试了多种养殖,獭兔、鹅、土鸡……在他的努力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在经济下行影响下,企业运营资金出现困难,他想跑贷款融资,但苦于没有担保单位,贷款一度困难,让他陷入困境。

  这些年,像苗兵强一样陷入困境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如何加快金融创新,缓解全市中小微企业因抵押担保不足造成的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我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将保险机制创新引入到企业融资环节中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地市。

  晋城市人保财险、阳光财险已经分别与晋城银行、工商银行签订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至2015年底,实现贷款金额达1048万元,政府出资补助保费21.8万元。

  让苗兵强受益的,就是我市金融创新过程中的“晋城范围内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这在全省尚属首家,也是我省把晋城市作为先行先试示范城市的具体体现。

  如今,我市实施的“倒贷周转金”、红土创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政银干部互派等工作在全省做到了“五个率先”,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率先在全省设立市级应急周转资金,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还贷续贷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5月太行金融服务公司正式投入运营,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应急周转资金为企业解燃眉之急。随着业务需求增加,城区、泽州、高平也分别建立了应急周转资金。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为394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应急周转资金499笔,金额59.5亿元。支持企业户数、累计发放金额、资金利用率全省排名第一。

  ——率先在全省设立了第一家地市级政府引导的红土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制定了股权基金具体奖励申报流程,扶持激励股权投资类企业在我市发展壮大,开启了我市股权投资的新局面。目前已对皇城药业、泫氏铸业、汉通机械等企业完成了初步尽职调查。

  ——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相继出台了《贷款保证保险办法(试行)》和《实施细则(试行)》,将保险机制创新引入企业融资环节,有效缓解了因抵押担保不足造成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截至今年6月,累计为9家企业提供保证保险11笔,涉及金额1411万元,政府补贴保费29.06万元。市、县两级分别对皇城药业、海诺科技给予挂牌奖励230万元和280万元,进一步提振了企业上市(挂牌)、运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信心。

  ——率先在全省出台了《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试行)》。我市立足于“打早打小”,将监测预警风险关口前移,建立起了群众自发、广泛参与的防范预警机制。自2016年3月底出台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举报咨询40件,转各县(市、区)办理15件,有力保障了区域金融秩序稳定。

  ——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政银干部互派工作。2015年1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政银互派干部挂职工作的通知》,市、县两级共互派38名政银干部进行挂职交流,组织了10名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到省证监局上挂锻炼。今年7月印发了《关于完善县级金融工作机构“三定”方案的通知》,全力推动县级金融工作机构全覆盖。

  我市还将各县(市、区)企业上市(挂牌)任务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出台了《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企业上市(挂牌)奖励申报流程》、编印了《企业直接融资指引》、建立了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加强现场指导、强化业务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动我市企业上市(挂牌)。

  在一系列新出台政策的铺垫、保护和激励下 ,晋城金融业、地方实体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机制——体系化创新永葆活力

  金融创新要保持持久的活力,就需要一个好的运行机制。由此,我市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进行了完善,力求永葆创新活力。

  “真是帮了我们一个天大的忙,办了一件大好事。以前为了顺利还贷续贷,避免在银行形成不良记录,四处奔波,甚至不惜高成本维护企业信用。如今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与企业、银行签订三方资金周转协议,共同推出还贷续贷业务,这对企业缓解资金周转难帮了大忙,真是一件大好事。”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说。

  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省、市有重点企业,该企业在银行贷款3.2亿元,还贷续贷的业务每个季度频频发生,且每笔金额动辄都在千万元以上,如果要筹集这些资金,一是必须提前几个月把销售收入“攒”起来,等到攒够资金才能进行还贷,严重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二是只能在有关借贷公司和民间融资,资金成本更高。自太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累计为该企业发放8笔周转资金,金额达13200万元,及时帮助该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受经济持续下行,尤其是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各家银行普遍对生产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慎贷、惜贷的态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显现。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增信作用,成立了晋城太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在为企业提供短期还贷续贷周转金的同时,撬动民间资本投向金融服务领域。随着股东资本金的陆续到位,公司资金发放进度不断加快,资金发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为232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了周转资金,金额达28.3亿元。按照公司累计发放周转资金的每笔资金实际占用天数测算,资金运用率达到了92.3%。依据公司资金与民间资金的借款利率测算,相对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1773万元,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增强了企业活力。目前,太行金融服务公司已与晋城银行晋城分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晋城农商银行等17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并根据企业需求,陆续推出了承兑汇票“兑付续签”和个体户还贷续贷等业务。

  同时,我市在完善金融考核管理体系、政银企常对接等方面频出实招,狠发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创新完善金融考核管理体系。我市重新修订了《晋城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在以往仅对银行机构考核的基础上,首次将证券、担保、小贷、基金等金融机构及驻市金融监管服务部门全部纳入考核范围,量化细化考评指标,重点考核金融机构对“三大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了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相对全面、针对性、导向性明确的考评体系,地方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多部门联动征集、筛选重点项目,分行业编印了《晋城市2016年度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名录》,推荐项目155个,融资需求276.69亿元。今年5月召开了全市“1533”工业企业及重点工程项目银企对接会,现场15家银行机构同33个项目方进行了签约,签约金额135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各银行机构共向推荐“1533”企业及重点工程项目发放贷款约32亿元。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金融“去杠杆”,对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鼓励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持产业的信贷投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到6月份我市煤炭行业新增贷款占重点行业新增贷款比重较年初下降9.66%,银行信贷资金投向煤层气、装备制造、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新增贷款所占比重为14.77%,较年初上升12.21%。

  内设外引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壮大。晋城银行作为全省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之一,异地分行已达7家,正在推进企业上市。2016年6月,浦发银行晋城分行正式开业运营。继去年泽州、阳城、城区三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改制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高平农信社近日获得了省银监局改制批复,我市6家农信社已有4家完成改制任务。

  保险市场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农银人寿保险晋城分公司、大证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营业,目前正在引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定完成了市级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初稿,正配合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制定我市担保集团组建方案。

  新兴金融组织不断涌现。2015年,由市政府引导成立了太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红土创业投资基金,首支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基金正在筹建;2016年6月,我市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导下设立的晋城煤化工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启动筹建,开辟了煤化工产业现货市场和金融市场有效对接的新途径。

  创优金融生态环境体系。截至2016年6月,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6.74亿元,较年初减少14.04亿元,不良贷款率2.48%,两项指标均位于全省最低水平。鼓励民资积极投入金融产业,通过农信社改制、建立倒贷机制、成立红土创投基金等方式共吸引民资约22亿元,对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作出积极探索,一方面缓解了民间资本盲目投资造成的杠杆率提升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民间借贷易引发金融风险的问题。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工作,让金融创新永葆活力,引领发展。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