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抓工业经济和国资监管的工作部门,市经信(国资)委将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持续推进‘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大开放、大转型、大创新发展思路,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实施转型突破工程、增长培育工程、招商引智工程、园区建设工程,在稳定工业增长、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绿色和融合发展五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业支撑。”市经信(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新光说。
一要进一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1533”工业行动,抓梯度培育,强企业方阵,增产增效。要紧紧把握煤炭形势好转的机遇,扎实做好39座高效矿井产能释放工作,增加煤炭产量,促进工业增量。要坚定执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坚持做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抓大不放小,认真、及时分析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变化,提前预警,提供参考,规避风险,稳定预期。要强化目标意识,按照全市工业增长目标,逐月测算、分解下达各县(市、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明确时间节点。要提前谋划2017年各项工作,精准摸底明年新的增长因素和减量因素,做好预测,为四季度和明年工业经济进一步好转奠定基础。
二要进一步加快“大转型”的步伐。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细化对全国、全省和我市产业、企业、技术的分类研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制定好产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要坚持“强存量”和“提增量”并举,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进、建成一批能耗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依靠项目加快推进煤炭、煤化工、煤层气、煤机装备制造、电力五大产业的转型和光机电、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的培育壮大,增强发展后劲,带动转型升级。
三要进一步培育“大创新”的氛围。要把创新驱动摆到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实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转型的引领作用和乘数效应,致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聚焦短板,聚集力量,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提升晋城产业竞争力。要发挥好产学研用的作用,重点支持晋煤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合作,尽快破题“晋煤炉”对高硫、高灰、高熔点的劣质无烟煤的大规模、大范围的工业化应用,保持并进一步放大无烟煤优势,让创新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要进一步加快“一区九园”建设。要以“一区九园”为重点,打造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平台功能完善的工业园区。对现有园区进行重新调整和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功能和配套功能,使园区既招得来商,还留得住人,让园区真正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成为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极。
五要进一步加大“解难题”的力度。借助全省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的东风,切实抓好此次干部入企服务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措施,抓好省“减负60条”、“工业19条”、“工业20条”以市“工业9条”等诸多政策措施的落实兑现工作,着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惠企政策落细、落小、落实,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的“阳光雨露”。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落实“去减保”决策部署,抢抓太焦高铁、高新高速修建机遇,组织我市钢铁、水泥、铸造、塔杆等企业组团参加竞标会,进一步稳增长提素质优结构,确保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