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7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人物专访人物专访

谢法付的苦难人生与扶贫情怀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4/16 15:04:26

初次见到位于巴公镇泽州县森海装饰建材城的谢法付总经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谢法付精炼、诚实、机智,通过简单交谈,记者深刻感受到他更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有爱心的人。别看他已到49岁年纪,但初看上去却很年轻,谈及人生,谢法付感慨地说,其实自己的人生很是曲折。

苦难人生路

当记者坐下后,谢法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风雨人生路。谢法付老家是安徽阜阳地区的农村人。他自出生后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在兄妹六人中,他为长子,但因家庭贫穷,亲戚朋友见到他们一家人都是躲着走。

“我的童年是多灾多难的,在8岁时得过一场大病,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因为穷,自己14岁刚考上初中,就退学了。为了生计,有一次,走十几公里路,找到一个远方亲戚去投靠给人家当修建小工,这位亲戚施工小老板开始时怀疑我这么一点年纪能行吗,通过实干,完全消除了老板的怀疑,经过自己的努力,老板重点让我去学习修建技术。”谢法付介绍说。

1985年,面对一个个要债人每日不断上门造访,16岁的谢法付突然有一天萌生了出去闯天下去挣钱的想法,得知他的想法,母亲拿出仅有的30元钱,在亲朋好友的指点下,他与父母挥泪告别,穿着夏天的单衣一路走到山西晋城的巴公化肥厂投靠一个远方姨夫。

当这位包工队姨夫看到他这么小年纪时,很是担心他能否干得了活,谢法付说,你要不信,就不要给我工资,只用管饭。在施工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多久,大家发现他为人和善,忠实可靠,所有员工对他点头称赞。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当时的巴公兴起了小高炉、翻沙厂等产业,谢法付又参与了小高炉、翻沙厂的营生。没多久,他遇到了一位做凉皮生意的河南农村姑娘,经过一段交往,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在这之间,他还干过杀猪,卖过菜,开过饭店,做过卖牛肉串儿等小生意。

一年后,谢法付见到了巴公化肥厂的一个领导,因为他为人诚实,这位领导很是清楚,这位领导随后让他到化肥厂施工队当了负责人。尽管多年来,巴公化肥厂的领导换了又换,但谢法付的施工队却一直在诚信施工。他的施工队也从巴化,一度扩展到大化、二甲醚等企业,经营范围也从当初的普通施工队发展到产品拥有装饰板材等系列的森海饰材公司。

扶贫济困情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是森海饰材公司总经理谢法付的一贯做人理念,他为人低调,因为自己是穷苦人出身,心中总有一种扶贫济困的情怀。

多年来,他主动为生活确实贫困的家庭捐助300到500元已是常事,因从不留名,谢法付自己也记不清都捐助过那些人。记得有一次在巴化工会举行的捐款活动中,谢法付送去一千元钱不让留名,工会领导为难地说:你不留名,我们向上交代钱无法说明来源呀,他这才只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去年,谢法付找到巴公镇党委、政府,送去1万元,让政府帮他寻找渠头村的李小菊、三家店的牛原香、东头村的马云和巴公四村的李完林等20个贫困家庭,让政府帮自己为每个家庭捐助500元

“老谢这个人真是没说的,可真是咱贫困户的贴心人呀!”东头村的马云、巴公四村的李完林感慨地对记者说。

今年,谢法付又一次将爱心扩展到柳树口镇、晋庙铺等贫困家庭,为20个贫困户进行了捐助。晋庙铺镇拦车村的翟旭、柳树口镇河东村的尚明贵等人对谢法付很是感激,当他们听说谢法付的企业目前运行较为困难,而且还有贷款的情况后说:“人家一个外地人对咱那么好,真是天下好人多啊!”

扶贫济困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年来,谢法付不仅在经济上给贫困户送去爱心,而且还在他自己的森海装饰建材城为15个贫困家庭子女安排了就业。

无私付出之后,谢法付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认可。同时也得到了贫困户的高度赞许与传颂。

(王来红 李婷婷)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