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生“猴宝宝”与“二孩”政策叠加产妇增多
本报讯 记者常敏丽报道: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和人们对“猴宝宝”的青睐,从今年2月起,各家医院妇产科住院人数猛增,高龄孕产妇随之增多。为应对由此带来的孕产风险,市妇幼院采取多项举措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去年我院新生儿平均每月120个,今年2月(进入农历猴年)的新生儿突破200个,虽然3月份只过了一半,但新生儿分娩已有150例,预计3月份能突破300例。”市妇幼院副院长王霞说,近期接诊的孕产妇中怀“二孩”的占到10%,其中不乏年龄超过35岁甚至40多岁的高龄孕产妇,随之而来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高危产妇风险明显增大。
为了应对生育高峰,市妇幼院提前准备,扩大产房、病房,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宣教,孕妇学校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大到80平方米;除了候诊时可以循环收看到孕产知识外,每周一下午由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授课;为了应对分娩人数的增加,从产科调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出门诊,针对高龄产妇进行孕前咨询、指导。
妇产科医生对打算要“二孩”的夫妻双方,建议其进行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孕产检查并给予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每一位孕产妇的特点,为孕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生产前后的注意事项。同时,会诊特殊孕产妇,比如孕妇有高血压、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需要妇产科联合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眼科等科室专家会诊后再选择最佳生产方案。对普通新生儿的血糖一般检测2次,而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血糖检测则增加为3至5次,如果新生儿的血糖检测结果低于或高于正常值,还会持续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王霞建议,在怀孕前,一定要根据年龄、身体等情况,主动到医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评估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适宜怀孕。对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如严重心律失常等不宜妊娠的情况,千万不要盲目怀孕。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