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4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晋城 > 新闻聚焦新闻聚焦

为美好生活新期待护航——晋城市“扫黄打非”工作综述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8 20:00:00


晋城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推进会现场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当前,虽已是严冬,但地处长河岸畔的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没有一丝初冬的“寒”意。

为五中全会精神进基层保驾,为全市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护航。11月12日,晋城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推进会在泽州县川底乡召开,对全市“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进行再动员。

  来自各县(市、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组负责人和各乡镇(办事处)“扫黄打非”基层联络站负责人相聚于此,共同聆听全国第三批“扫黄打非”基层联络站示范点高平市马村镇、省级示范点阳城县郭峪村和城区夏匠村“扫黄打非”工作的经验分享,共同见证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的生动实践。

  2019年以来,随着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压实,“扫黄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宣传部“扫黄打非”专业力量基本配齐,“扫黄打非”联席会议常态化、部门协同制度化、基层工作融合化,“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创了“扫黄打非”工作新局面。

  利剑出鞘严厉打击涉黄涉非行为

参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

净化出版物市场环境是“扫黄打非”工作主战场。

近年来,晋城市充分发挥“扫黄打非”办组织协调的工作职能,结合“剑网”行动、“双打”工作,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建立了出版市场重点经营单位“直通”机制,健全了“扫黄打非”多地多部门“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工作机制,持续巩固了文化、公安、网信、邮政、海关等成员单位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100余人次,检查市场经营单位2400余家次,驱离非法出版物摊点(游商)29个,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547盘册,查处有害网络信息8100余个、网络淫秽色情信息65878条,监测巡查各类网站297家次、微信公众号1095余家次,清查问题网站315家、疑似赌博网站108家、淫秽色情网站4家。

  不办案就是没作为。近年来,全市“扫黄打非”工作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累计查处各类案件33起,其中:依法依规关停2家淫秽色情网站,警示发布涉黄信息网民74人次,约谈发布涉政谣言1人,行政拘留网络攻击党政领导人违法行为1人,刑事立案2起、刑事拘留2人;向省办申报重点案件9起,列入省重点督办案件3起;向“全扫”申报重点案件3起,列入全国挂牌督办案件3起。2019年,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案件办理再获殊荣,在2017-2019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卷评查中,1个案卷被文旅部评为“规范案卷”;2个案卷被省文旅厅评为“规范案卷”,位居前列。

参会领导进行现场参观

  “除了日常坚决打击涉黄涉非信息,同时还持续强化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风险防控,认真开展了五大专项行动,查办了一大批案件,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韬表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是维护文化市场安全的重要执法力量,是“扫黄打非”执法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依法执法、从严执法,不遗余力维护全市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努力为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强化引导用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护苗”行动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形成全社会“使用正版、拒绝盗版”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举措。为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晋城市大力开展“绿书签”行动,努力完善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群众参与、学校引导、家庭教育为一体的“护苗”综合安全体系,全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参会领导实地调研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绿书签·护苗”主题活动1020场次,在市区LED大屏播放公益视频2000余次,在重点场所张贴宣传海报2000余张,在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600余条,在《太行日报》刊登公益广告28条15个版面。

  今年11月,根据省“扫黄打非”办“绿书签”七进主题宣介百场公益讲座活动安排,晋城市组织举办27场公益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出版经营、印刷、影视等相关行业和广大中小学生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绿书签”行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全社会版权环境持续好转,2家单位被评为山西省版权示范单位。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本好书的特征是什么吗?”11月11日下午,全国“扫黄打非”师资库、文化和旅游部师资库讲师来晋军走进晋城三中,以“护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抵制有害出版物和信息”为主题,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文化讲座。内容丰富,语言风趣,赢得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

  “我们在买书的时候要看有没有绿色印刷标志,要坚决抵制盗版书籍。同时,我们还要拒绝一切含有色情、暴力等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做到绿色上网。”晋城三中294班李政江表示通过这场讲座,收获很多,之后的学习生活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川底中心小学位于泽州西部长河岸边,现有学生1500余人,其中住校生1300余人。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扫黄打非”思想在师生心中落地生根:

  ——为了让孩子读到正版书,学校主动和市新华书店对接,建立了校园书店超市,每月定期更换图书,让身处农村的孩子闻到了书的香味,感受到了正版图书的好处。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扫黄打非”,学校通过美文诵读、童谣、音乐快板、手抄报、创作歌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扫黄打非”知识。

  ——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抓“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微信群向家长宣传扫黄打非知识,并鼓励师生、家长走进市广播电视台参加八点半读吧读书活动,共同感受读书的快乐。

  “目前,已有10余名儿童作家,包括:曹文轩,宗介华,安如林,郑渊洁之子郑亚祺等走进我校和孩子们分享读书的快乐。”川底中心小学校长郭建军说:“这些活动不仅净化了校园环境,美化了学生心灵,而且更为学生点亮了前进道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织密网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学生演唱学校自编扫黄打非歌曲

  “扫黄打非”,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确保“扫黄打非”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2019年以来,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以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形成了“一专三融五结合”工作模式,充实完善了“1131”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宣传普及、问题排查、信息通报、市场整治、联合执法、依法惩戒工作机制,拉起了维护基层文化安全的“天罗地网”。

  11月12日,在泽州县川底乡“扫黄打非”联络站,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泽州古书《清风护苗兴中华》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过去,川底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度成为滋生陋俗的温床。王瑞芳是川底乡一名普通的基层群众,她坦言,之前对“扫黄打非”这一概念了解甚少,总觉得离现实生活很遥远。

  近几年,当地整合资金、场所、设施等多重资源,将宣传宣讲“扫黄打非”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扫黄打非”深深扎根于此。

  “通过乡政府宣讲员的深入宣传,我深刻认识到‘扫黄打非’的重要性。”王瑞芳说:“现在,我能够自觉做到文明上网、文明浏览、文明阅读。同时,我也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带动身边的村民一起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自觉浏览健康网站,自觉遵守文明公约。”

  进基层工作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全市各地全面落实N+“扫黄打非”工作法,把“扫黄打非”工作与党群服务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综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相结合,加快“扫黄打非”工作与党建、文旅、教育、综治、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同步建设,推进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三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市“扫黄打非”办创新基层“扫黄打非”宣传方式,特邀中国壁画研究学会会员设计了《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环境》专题海报,广泛开展农村墙体宣传;结合文化惠民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守护文化晴空”--晋文文“扫黄打非”云专场活动,现场发放文惠劵5万元,吸引100万人线上参与;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组织鼓励专业院团、群文组织广泛创演“扫黄打非”主题文艺节目,累计创作上党梆子小戏《守护文化晴空》、快板《扫黄打非要从严》、音舞说唱《扫黄打非在行动》、三句半《人人喊打》、扫黄打非主题曲《蓝天净土》等10多个。基层文化环境日益清朗健康。

  截至目前,晋城市已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783个,实现了全市乡村全覆盖。其中,创建省级基层示范点3个、全国示范点4个,开创了全市“扫黄打非”工作新局面。全市“扫黄打非”工作也先后荣获全国先进集体1次、先进个人1次,荣获省级先进集体3次、先进个人2次。

  激浊扬清现彩虹,荡去滓秽是晴空。晋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建亮表示,“扫黄打非”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涉黄涉非行为,坚决清除文化垃圾,不仅有效巩固了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扫清障碍,而且有更加利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从而更好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保驾护航。(窦育瑶)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