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人抛出一小勺炽热铁水,另一艺人用板子将圆圆滚滚的铁水击打向空中,“砰”一声,宛若孔雀开屏,一朵朵绚丽的火花在夜空中绽放。三四十名民间艺人热情满满喜迎新春,有的甚至光着膀子,15分钟的“铁花火雨”此起彼伏,场面热闹震撼。
这些打铁花的汉子来自山西泽州县沙沟村,是一支六代传承的“铁花队”。一进入春节,他们就走进晋城司徒小镇、运城的庙宇、省会太原等地,将在整个正月里向人们展示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
俗话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铁花”。相传,过去过年时,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而冶铁发达的山西泽州等地铁匠们买不起烟花,于是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将炙热的铁水挥向空中,成为流传至今的勇敢而浪漫的绝技。
54岁的第五代传承人郭小堂告诉记者,“打铁花”起源何时不得而知,至少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因为“铁花”寓意“铁发”,打铁花成为当地民间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项娱乐项目,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此外,在当地,打铁花还有驱邪避灾的说法。
郭氏铁花队用的仍是最传统的打法。记者看到,熔化生铁用的坩埚、舀铁水的勺子、烧火的炉子都是纯手工制作。其中,形状似窝头化铁用的坩埚更是他们的祖传秘方。
“它取材于当地岳圣山上的一种耐火泥,采回来后经过晾晒、过箩细筛、反复捣杵、捏制成形、自然风干或烘干等步骤制作而成。如果不做这么细,铁水就会渗到坩埚里,就漏了。”郭小堂说。
此外,打铁花还是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技艺。表演前,先用炭火将生铁熔化烧至1500摄氏度至1800摄氏度。表演时,一人用特制的小勺从锅里舀起铁水抛出,另一人用板子蘸水用力将高温铁水击打抛向空中。但如果打不好,不仅影响效果,还会让人烧伤。
“只有掌握了这门技艺,打出来的铁花才会细小、流畅,许多观众在表演后现场找不到产生的颗粒物。”郭小堂的外甥、38岁的第六代传承人陈利强说,他从小跟随舅舅学打铁花,因为技艺熟练,每次都要光着膀子打出自己的热情。
近两年,随着旅游过年的火热,原来农家人自娱自乐的表演,走进了皇城相府、司徒小镇、上庄古村落等旅游景区。郭氏铁花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家族的40余人,发展到现在一百来人。
“我的梦想就是将打铁花发扬光大,让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在新时期焕发生机,打出咱们传统中国年的浪漫、勇敢和喜庆。”陈利强说。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