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山西省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情况通报公布,晋城市综合得分96.8分,再次名列全省第二,实现了2013年全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以来的又一好成绩。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科学素质纲要》目标,大力宣传科技发展成就,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深入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绩:一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明显提高,坚持面向基层,加大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及普及,使群众科普活动参与率进一步提高,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居民科学生活理念进一步确立,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普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普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扩大科普工作覆盖面,不断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监督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动员激励机制,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不断完善联合协作、科研与科普结合的长效机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三是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卓有成效,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人群为重点,开展科学素质行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带动和辐射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开展技能培训,推广生产新技术、职业新技能、科技新成果和科学新理念,农林种植生产者普遍掌握2到3门以上适用技术,初步形成产业经营思想和意识,城乡富余劳动者普遍得到就业技能培训,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形成多层次、便民有效的公共科普服务平台。
责编: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