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优亮点:宁武县认真贯彻落实忻州市委、市政府“3581”发展战略,坚持以转型综改试点县建设为总抓手,着力破解发展不足、活力不强、收入不高、环境不优“四大难题”,使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良好势头。与此同时,该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宁武县落实忻州市委“三五”工作总要求,大力实施“4374”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综改试点县建设为载体,掀起了项目建设的新高潮。
今年1—9月,全县储备项目497个,总投资1146亿元;签约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60多亿元;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总数达到145个,项目总投资349.3亿元。
“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引资上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书记任宁虎说。
夯实创优投资环境
宁武县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强化硬环境,优化软环境。
在政府部门开展 “重承诺、守信誉”,在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在社会开展“重公德、守诚信”活动,进一步加快“诚信宁武”建设步伐,适应形势,创建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规划出11个工业园区为大项目、大企业进驻创造条件,并落实优先土地报批、优先环评报批、优先水电供给的“三优先”政策和税收优惠,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大项目、大企业在宁武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作风建设年”要求,全县深入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大行动,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效能;落实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改进了工作作风;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围绕建设新型煤电基地和特色旅游名县的目标,全县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工程,该县对流经县城段的恢河进行整治,并建设成恢河广场,对南北两山公园进行续建改造,对县城境内的北关河河道进行改造成步行街,对县城主要街道、人行道进行绿化、硬化提升改造;新建县城汽车站、停车场和集贸市场;对凤凰东大街进行延伸建设,在凤凰东大街和西二街规划建设两个新城区;对县城内危旧房屋分批改造,对东寨镇和阳方口镇进行综合整治改造。
同时,全县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国家级卫生镇创建行动,努力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城乡新面貌。保持稳定,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扩张做精设施农业
农业是宁武的短腿。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使农业成为全县11万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奋斗的目标。
为此,县委书记任宁虎、县长边东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蹲下身子和老百姓共同探讨如何破解 “三农”难题。反复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宁武这种特殊的立地条件下,靠传统的种养模式很难使农业有大的起色,发展特色高效设施农业才是宁武的根本出路。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农业围绕“特”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设立农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等多项鼓励措施,大力支持特色种养业发展。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了七大农业基地和八大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县14个乡镇新建日光节能温室大棚500座,新建了大山生猪、京大肉羊等6个龙头养殖企业和大木厂生猪、四牛沟肉牛等8个养殖小区。
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600亩,大畜发展到4.1万头,生猪存栏3.5万只,鸡禽存栏18.3万只,羊存栏27.1万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81个,认证无公害食品7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4个,认定“三品”产地1.91万亩,认证无公害养殖场2个、QS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个。
煤炭产业借势整合做大
宁武县是全国首批5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含煤面积约1343.5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资源总储量达到了290.94亿吨。
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建设,也给地方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全县煤矿多、小、散、乱等诸多问题,也成了久治不愈的难题,直接影响着全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关小建大”成了全县人民对发展煤炭产业的共识。
我省出台资源整合的相关政策后,全县经过几次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原有的74座煤矿整合成了24座,总产能却提高到了3241万吨/年。在此基础上,县里确立了工业围绕“新”字做文章,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以煤为基,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在全县规划11个工业园区,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和工业新型化项目健康发展。
随着整合步伐的加快,全县煤炭生产企业正逐步迸发出新的发展潜能。同煤阳矿、梨园河煤矿、潞宁煤业技改扩建和同煤北辛窑新井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4座整合矿井,17矿已拿到开工报告,14矿已开工建设。煤矸石砖厂正在安装设备,小庄地下气化正在办理开工审批手续,宁煤煤机修配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华润2×300MW煤矸石电厂、中电投4×660MW煤电一体化项目、省煤运煤制烯烃项目均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仍在积极争取路条。
此外,新引进的新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用微波炉制造及冶炼项目、龙泽生物质能点火系统建设项目所有手续都已完备,土地手续办理后即可开工。7个风电项目有2个开工建设,5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旅游产业借力提档做强
旅游业是宁武县又一强财富民的朝阳产业。
宁武县通过招商引资,对芦芽山旅游进行整体包装开发,确立了旅游业围绕“精”字做文章,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启动芦芽山申遗工程,围绕“一个中心”和“五大景区”的构架,投入巨资打造华北乃至全国一流的5A级景区,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思路。
同时,该县还投资4亿多元,实施了悬崖栈道、情人谷、汾源提升改造、悬空村保护开发等十大旅游开发建设工程和四条旅游线路的提升改造工程。2011年,该县游客人数、旅游门票收入、旅游综合收益分别达到45万人次、2200万元、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83.3%、83.3%。
“风物长宜放眼量”,宁武县县长边东圣信心满怀地说,“随着环境的创优,三大产业项目的科学规划和高位推进,有效改变了宁武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传统产业单一粗放、发展活力不足的‘症结’。一大批项目在宁武凤凰古城落地生根结果,宁武已步入了跨越赶超、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宁武县概况:宁武,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沿,总面积1987.7平方公里,设4镇10乡,辖483个行政村,居住人口15万。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就了宁武的文化根脉,孕育了“军事关隘、帝王游猎、边塞佛教”三大别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宁武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各项事业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宁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宁武,这颗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贾华表 通讯员 王晓光 宫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