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优亮点:
近年来,原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和扩权强县改革两大历史机遇,大力传承和弘扬“原平精神”,抓住全省转型综改、扩权强县“双试点”的发展机遇,全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强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工作,在体制、机制、人才等多方面先行先试,为挺进全国百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要把原平市建成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富裕城市、宜居城市,确保在三年内,同时推进实现“全国卫生城市"与"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
巍巍天牙山,滔滔滹沱河。
原平市被列入全省转型综改、扩权强县“双试点”后,市委、市政府以更宽的眼界、更广的思路、更大的胸怀带领全市人民,向“十二五”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挺进。如今,来到原平市西北方向20公里处放眼鸟瞰,一座占地2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在崛起,一座座吊塔昼夜工作、一架架打夯机不断轰鸣、一排排车间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横贯东西、一辆辆卡车往来穿梭……
早在2010年2月1日的全市干部大会上,原平市委书记薛根生就响亮地提出:“万众一心,扎实苦干,扭住跨越发展、挺进全国百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谐宜居家园”的奋斗目标。2011年11月12日,又是一个被全市人民记住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平市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至此,该市就成为全省仅有的6家、忻州市唯一的1家转型综改、扩权强县的“双试点”。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崛起,也为原平市挺进全国百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领导高度评价
9月21日,由省委书记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带领的省观摩检查组,对原平市重点工作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观摩检查。
观摩之后,省委书记袁纯清对示范区建设提出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原平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意义,在于为全省综改试验,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标杆。为什么这么讲?这个地方从无到有,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可以说,建设速度之快,项目落地之多,招商效果之好,走在全省的前列,为全省提供了一个标杆,值得全省相关开发区好好学习。”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在评价会上同样讲到:“今天我们仅仅看了原平市的工业园区,短短一年时间达到这个程度,确实很不容易。现有的23个项目全部落地,将形成忻州市和原平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原平市天牙山,尽管规模不大,但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景点,品位很高,很不错。”
省领导对原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肯定,无疑将对该市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强大的激励作用。
建设速度如火如荼
原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十二五”期间该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是对外开放和招商的主要载体。示范区位于崞阳镇西部,距市中心20公里,周边京原铁路、108国道、二广高速公路均有出口,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引领原平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火车头”。
原平市市长助理、市招商局局长、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李全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按照“万亩起步区”的原则,先后引进23家企业入园,总投资达到320亿元。现代煤化工园、机械制造园、钢铁冶炼园、仓储物流园、新兴产业园、高新技术园与台商工业园均有企业入住,目前已进入施工队伍25家,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神达千万吨焦化洗煤项目、兴胜机械等4家企业今年可望投入生产。特别是台湾融伍科技产业项目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奠基,使全市又迈开了以商招商的新步伐,他们以精密制造、高新科技、节能环保产品为主导产业,总投资50亿元,在今年9月20日前,就已建成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目前已有三家台商入住,以此来招商加快园区建设。
据介绍,到“十二五”末,示范区项目将相继投产,到时产值规模将达到300亿元,税收达到15亿元,园区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使原平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真正按照省委书记袁纯清讲的那样,成为全省综改试验区的排头兵。
招商引资猛招迭出
实行转型综改、扩权强县,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无历史经验可鉴,也无固定模式可依。
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只要政策法律没有明文禁止,都可以大胆尝试。”为此,原平市组建五支招商队伍,分赴东北、京津冀、珠三角、沪浙地区、苏锡常宁进行招商,同时印发了《原平市鼓励在循环经济示范区投资优惠政策》、《原平市招商引资中介工资奖励法》、《原平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原平市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方案》与《原平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五个文件。
原平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指出,越是改革有效,引资成功,给的优惠政策就越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学习综改经验,引进台湾客商以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特别是10月29日,原平市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的招商项目推介会上,又分别与香港恒通、中航工业、北京投资公司、昊华北方化工、山东恒亿铝业、河北冠宇、华声(天津)、内蒙古蒙成八大公司代表,签约221.36亿元的8个投资项目和投资意向,其中河北冠宇集团总投资60亿元的钒钛合金粉项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年创产值可达150亿元。
项目先行创优环境
无论是产业转型、生态修复,还是城乡统筹、民生改善,都要以项目形式实施推进。以项目优势争创改革优势、发展优势与经济优势。
示范区占地面积大、土地占补平衡压力大,面对土地制约,该市加大了造地力度。原平市国土局局长王成龙说:“面对土地制约,要采取向上要一部分、外地买一部分、设法造一部分,增减挂淘解决一部分,矿山用地整合一部分,存量土地盘活置换一部分,非耕地利用一部分。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造地1.5万亩,基本上解决土地紧张矛盾。”
在解决人才问题上,该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既抓培养,又抓引进,打造示范区建设人才“洼地”,靠环境、靠待遇、靠事业、靠感情来千方百计吸引人才落户示范区。目前,已引进各类管理、技术人才上百人入住示范区,为转型跨越、扩权强县,建设现代化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解决好环境质量问题,下大力气淘汰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落后工艺和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全方位破解建设“瓶颈”。
这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使原平市在经济建设上真正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民生工程日新月异
10月28日,原平市“两景·十二路”举行隆重的竣工剪彩仪式。原平市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该市的民生工程同样成效卓著。目前,投资1.2亿元的天牙山风景区,投资5.6亿元的滹沱河生态景观带相继竣工,使原平实现了山水相映,形成了绿树环抱、清水一湾、秀水一湖、绿水一条的“三水”环绕的生态卫生城市。原平将再现唐代诗人卢照邻《晚渡滹沱》中“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的美景。
而范亭广场则会成为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明年6月底可全部竣工剪彩。“十二路”则包括环城北路、示范园区循环路、文殊大道和城区打通的工程路、青年西街、文化北路、迎宾街等。另外,城南供热站、1095套保障房建设、市医院综合大楼、疾控中心保健大楼、民政福利综合大楼、轩岗污水处理厂六大基础工程也基本完工。第四中学、第三高中、第七小学、第三第四幼儿园建设也部分投入使用。
“今年是大干项目年、决战城建年,在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要把原平市建成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富裕城市、宜居城市,确保在三年内,同时推进实现‘全国卫生城市’与‘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原平市委书记薛根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原平市概况:原平,地处山西北中部,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之称,也是太原通向塞外的交通枢纽。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8万人。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4亿元,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358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5541元,增长19.7%。
近几年,原平市紧紧围绕“扭住跨越发展,挺进全国百强,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谐宜居家园”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打好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项目大会战、教育大整顿“四大战役”,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贾华表 通讯员 李福红 曹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