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概况:
晟龙公司1995年成立,位于定襄县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宏道镇,占地3000余平方米。现有员工12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人。总资产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50万元。
晟龙公司是一家以专业设计加工省内外文物旅游景点(区)木雕微缩景观工艺品及仿古建筑模型和古建维修、文物复制的生产厂家。主要产品有“应县木塔”、“永济鹳雀楼”、“晋祠圣母殿”、“杭州雷峰塔”和“北京天坛祈年殿”等各种古建木雕微缩工艺旅游纪念品,年加工能力15000件。
十几年来,晟龙公司始终坚持“致力于传承华夏木雕艺术,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全力实施‘中华再造工程’,挖掘和开发木雕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经营理念,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系列化设计制作木雕微缩景观工艺旅游品礼品之路,已成为政府及文物、旅游、文化和民族宗教等部门对外交流礼品的定点生产厂家之一。2006年5月,厂长刘晓辰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目前,晟龙公司产品不仅遍布于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高档礼品店,还作为国礼走向香港、澳门地区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现已成为全国古建筑模型的生产基地。
有这么一个企业,他将山西很多的古建筑,用传统手工雕刻的技艺,微缩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有这么一个人,他将自己的爱好,转化成了一份对山西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事业。
这个企业,就是山西定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公司;这个人,就是晟龙木雕的董事长刘晓辰。
近日,记者专程赶赴定襄县采访了刘晓辰。
记者:是什么吸引力让你从事了这份事业?又是什么动力让你如此地热爱这份事业?
刘晓辰:我从事传统手工雕刻工作,起初纯粹是属于个人爱好。后来,经过苦心探索和艰辛研究,越来越对我省的古建筑文化艺术感到着迷,能把那么多历史遗存下的精美古建筑雕刻成工艺品,让来山西的客人将山西的景点带出山西,宣传山西,是我的一个理想。我热爱这份事业,源于我对我们家园的热爱。
记者:那又是什么让你对此这么有自信呢?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刘晓辰:1995年,我开始创办晟龙木雕,十余年来,我们积极挖掘我省传统文化艺术,将众多不可移动的建筑古迹,利用木雕展现给世界。同时,我公司经过严格制作模型工艺品,在改进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一次木雕加工工艺的革命。我公司曾多次在各大工艺美术展览会和博览会中获得金奖,正是晟龙木雕的主要业绩带给了我无限的自信!
记者:在自信的背后,公司各方面的管理和基本运作程序,又有哪些大规模的发展和创新呢?
刘晓辰:一是传承传统与产业化发展,以古建筑模型为经营对象,传承传统文化符号,遵循传统文化为前提和原则,进行有效的产业化开发。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找到了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上相发展的平衡点。二是古建筑文化与功能创新,坚持挖掘保护开发古建筑文化的原则,使产品保留古建筑的特点,承载传统文化,具备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相继开发出了应县木塔、鹳雀楼、五台山等一系列古建筑模型工艺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并多次在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得金奖。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将新鲜创意融入古建模型,使其成为旅游纪念品、高校教学用品、博物馆展品,使得古建筑模型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力。
记者:晟龙木雕在工艺上有哪些传承与发展?
刘晓辰:在生产中,我们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技术创新。我们自主研发了数百种机械工具以及现代设备,将细致的生产工艺,分解为普通人都可操作的技工,实现了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流水化作业,解决了由高级技工独立完成、收益周期长、培养人才难、从业人员稀少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晟龙木雕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什么样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刘晓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由原来的3人家庭作坊,发展到2010年员工280名,农村家庭式加工零部件人员300余人,营业收入1500万元,上缴税金300万元的地步,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设计制作木雕古建筑模型的生产厂家,并于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201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同时,企业还解决了当地农民工就业问题,减少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带动了商业、餐饮等行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记者:近年来,晟龙木雕有了辉煌的发展业绩,未来将有什么样的远景?
刘晓辰: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将借山西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进一步扩大规模,强化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年内,企业将投资3061万元,建设古建筑模型文化产业旅游园区,设立两个大型的展厅,分别为“中华古建筑模型博物馆”和 “木雕模型DIY体验园”。让消费者走进木雕模型的生产过程,了解古建筑文化,通过这种“前展后产”以及开发“文化体验”的未来发展模式,晟龙木雕模型艺术产业园,将进一步升级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家集生产、设计、培训、展销、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记者:你对晟龙木雕模型艺术发展有何成功经验和启示?
刘晓辰:古建筑木雕模型,是民间工艺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制作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公司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了“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在企业经营发展理念、产品开发策略、产品生产技术、产品销售渠道四个方面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即 “4C”模式。使得这一产品艺术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既能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吸收了现代社会的创新元素,还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晟龙木雕公司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民间工艺产业的过程中,企业抓住了经营对象的特征,将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进行了结合,由内而外地形成了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想法呢?
刘晓辰:我已经把木雕创作当做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的眼中,它们都是活的,都是有灵性的,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钻研探索下去,把这些艺术的精灵奉献给大家。
企业创新亮点:定襄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继承传统技艺,积极开展创新,并将“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在产品生产中,晟龙既传承木建筑的传统工艺,又结合了现代设备,积极地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这种“前展后产”以及开发“文化体验”的未来发展模式,晟龙木雕模型艺术产业园在不久的将来,将进一步升级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家集生产、设计、培训、展销、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中国木雕行业第一品牌。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贾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