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圣诞夜景之一。郝梓倩 摄

伦敦圣诞夜景之二。郝梓倩 摄

伦敦圣诞夜景之三。郝梓倩 摄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也就厌倦了人生。因为伦敦拥有人生所能赋予的一切。”18世纪的英国文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曾这样说。带着所有的好奇和期待,2015年圣诞,我来到伦敦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塞缪尔口中有魔力的都会。?xml:namespace>
一个背包、一个小小的拉杆箱,从利兹坐大约三个半小时的火车,就能到达伦敦。已经不知是第几次拿着几件简单随身物品就出发了,喜欢这样的感觉。那是一种真实的、双脚踏着大地却也能翱翔天空的快感。
在我的印象里,伦敦是新概念英语书上的大本钟,是那一丝不苟的说话腔调,是老老旧旧的地铁线,是传说中雾都那阴霾的氛围,是我看过的英剧里的贵族气质。这些汇集起来的东西,在我双脚踏上伦敦土地的刹那,都慢慢清晰起来。伦敦似乎集合了我脑海里很多很多模糊的片段,成为那些片段的一个现实载体。
这里的圣诞,大抵相当于国内的农历新年。所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地铁、公交车停运,商场歇业。借着这个别样的机会,我在初到伦敦的时候,用最原始的方式,与它亲密接触。我觉得,如果把城市拟人化,伦敦应该是个男人。他有一丝不苟的大气,集合着岁月沉淀的、成熟丰厚的韵味。他成熟稳重、包罗万象,但却绝不死板沉闷。他也是一个有趣多变的男人,懂幽默、懂时尚、懂浪漫。

伦敦泰晤士河畔。 郝梓倩 摄
早上,阴天。穿了防水的冬衣,背了相机便出门了。在英国,防水外层的外套真的是个好伙伴,因为你不知道何时会突然下起雨,而雨伞又过于累赘。一路踱步到泰晤士河边,沿河慢慢走下去,看着伦敦的街景。走过泰晤士河上一座座的桥,虽不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但看到风格各异的它们,就像触碰到伦敦的历史。伴着耳机里Ed Sheeran的歌,恍惚间,相机里拍下的一帧帧画面,好似都自动变成了黑白,英伦味道浓郁得散不开。
不时有跑者从身边经过。在圣诞节的上午,他们仍旧穿着运动衣在细雨中沿河锻炼。这是我在英国时常见到的景象,也是我最爱的画面之一。那些不管阴晴冷暖都奔跑着的身影,总让我觉得充满能量,总会被感染。
两个小时之后,终于望见了大本钟,此时细雨纷纷,行人也有些许拥挤,不能好好的拍张照片。抬头仰望,没有更多的感受,只是觉得在照片里看了上百次的画面,居然真的出现在眼前,很奇妙。穿过城市的中心,走到中国城,虽然因为过节很多店铺歇业了,但是满目的中文仍让人觉得亲切。
当夜色来临,伦敦的美才在白天的阴雨中脱出形来,赞叹于他浓郁的圣诞氛围的街景装饰。彩灯横跨大街,造型各异,但每条街又有同一的元素。孔雀、钟摆、星球和星辰,绚烂的颜色和灯光与街边建筑物的装饰灯连缀一体,在深蓝色的天空下分外好看。夜晚的伦敦街头,灯亮起的时候,我无法抑制地第一个想起童话中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万家灯火的温暖时分,希望她也是温暖的,因为望着周围的华灯、看着人们的笑脸,此时我只觉得幸福。
走了一整天的我,在一家牛排店坐下,侍者笑着祝我节日快乐。我落座先拉开了座位上放着的糖果状小礼物,咔啦一声,邻桌的一家人都惊喜地扭过头来为我欢呼。圣诞节的伦敦,让我难忘。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