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大学广纪大学广纪

从民营剧团的发展观戏曲文化现状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樊翔 发布时间:2015/12/9 15:19:3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太原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根据团队队员的兴趣,跟随晋中市小鸣琴晋剧团到忻州市五台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下乡活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剧团的生活状况

《芦花》剧照

团队以戏剧戏曲学专业老师为核心,主要成员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工作是跟随一个晋剧的民间剧团——“小鸣琴”晋剧团。他们排的一出戏《芦花》曾获得中国戏剧届的最高奖项——梅花奖,能获得此奖项的民间剧团屈指可数。团队希望能在跟随他们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生活,发现民间剧团生存现状的共性以及了解该剧团在运营模式上的特性。

我们在跟随剧团的过程中,了解了剧团下乡的生活。他们一年当中有七八个月是在外演出的。演员们这次住在老乡提供的住处,上下铺,有一间小院子。有夫妻二人同属这个剧团的,也有为了照顾孩子,就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大伙儿吃着大锅饭,在一间小院子里吃饭、聊天,就像一个大家庭。

剧团一块吃饭的场景

剧团暂时住的小院儿

五爷庙戏台

小鸣琴晋剧团此次演出的地方是在五台山五爷庙,戏台就在五爷庙正堂的对面。五爷尊称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传说他喜欢听戏,故而一些人就会以请戏班子的形式来还愿。此次晋剧团唱的戏就为“愿戏”。

“给神唱戏”,古已有之。远古先民部落的祭祀仪式中,常常有歌有舞,有对渔猎、农耕等劳作和其他生活场景的模拟表演,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表现了人民寄存的美好愿望。故而自戏曲产生,就具备娱神和娱人的两种功能。现如今,除却五台山这些特殊场合,娱神的功能在农村已经淡化,而真正能从戏曲中得到娱乐的人也逐渐变少。来五爷庙的人基本也只烧香拜佛,看戏的人并不多。剧团真的是在给“神”唱戏。

“这两年的剧团状况明显不如前些年了。”剧团演员如是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民间剧团的创新难题

民间剧团主要以下乡演出来盈利,近些年,村里的演出需求下降,剧团下乡演出少,渐渐呈现出亏损的态势。虽然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条例中有扶持民间剧团的政策,但是形势是不可预知的。因为单纯的凭借国家的扶持,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剧团的生存问题,也不能真正使戏曲繁荣起来。创新给予民间剧团的困难是有客观因素的,梅花奖的评选本意上便是鼓励剧团创新,但排一出新的大戏,需要在舞美设计、唱腔设计、服装、演员等方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具有不可复制性的舞台艺术,演一场所耗费的成本是剧团所难以承受的,并且大部分的观众并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剧目,故而摘得过梅花奖的新戏极少能同群众见面。

梅花奖的评比重在创新,初衷可能就在于希望戏曲界人士多加创新,以期在戏曲演出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可得奖后的戏却因为成本过高、老观众不喜欢等原因难以同观众见面。这样的创新,并没有带动戏曲的受众们。倘若不参加梅花奖,只单纯的排小戏,现在民间剧团的创新也基本是移植别的剧种的成熟剧目或者改编已有的故事,现今能够参加下乡演出的大部分依旧是老戏,因为这些老戏经过时间历史的磨砺,已经十分成熟,但对于培养年轻观众来说,力量却是不够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感悟与收获

对于学习戏剧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还需切实的进行学习实践,思考有关创新的方案,在客观因素允许的情况下付诸实践。上面提到,戏曲创新的困难有其客观因素,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的问题,如何创新既可以使戏曲符合潮流,又不破坏其本体性,一直以来也是戏曲人们思考的问题。

翻阅古剧本,发现很多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设置扣人心弦,传奇《十五贯》,主人公况钟的破案过程曲折有趣,但他之所以彻查此案,只因做了一个梦。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叛臣王枢密陷害杨六郎,剧情扣人心弦,但杨六郎最终获救只是因为他作为公主的岳母的搭救。古剧本的作品中不乏这些在力抵千钧的元素,“梦境”,“鬼神”,“皇权”,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些是有些荒诞的不可让人信服的,甚至是不足以撑起剧情的。但是,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众心态的产物,特权阶级横行霸道,平民无法反抗,便在精神领域借助鬼神来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公正的愿望,加之古代人民对于皇权的崇拜等等因素,才有了这些作品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古剧本的情节设置有缺陷或是内容愚昧而将之一概否定。而且正是了解了这些剧本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去创新,比如从民众入手,现如今人们已经没有了皇权崇拜的心理,“大梦一场”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剧情的需求,人们更相信人为的力量。故而在剧情的创新中,可以围绕这一点来进行,加之适当的生活偶然性,剧情的曲折更容易为人所信服,更容易让人“入戏”。

郭志刚团长及演员

实践团队和剧团的合影

此次下乡活动中,团队跟随剧团体验了下乡唱戏的生活,了解了民间剧团的生活现状,同时亦对民间剧团的创新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可以说,这次的下乡活动收获颇丰。但这只是学习实践生活中体悟的一部分,作为需要了解戏曲的学生,学习古本、下乡采风是必不可少的,在古本中体悟,寻找产生这些剧情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认识戏曲文化,发现它的魅力以及与时代脱节的地方,寻找到创新的道路,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指导老师:王鑫

责编: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