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水工程”大作为
一个标准化养牛场正在加紧施工,争取开春就能投入使用;四个蘑菇大棚、十几亩蔬菜地、家用沼气,也都在规划中……面对村里将要发生的这些变化,平定县冶西镇孟家村60多岁的村民孟大爷对我们说,因为世代缺水的缘故,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让村里摆脱这一窘境,还要得益于平定县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
平定县位于太行山西麓,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质土石山区,山大沟深、梯田遍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群众对农业生产不够重视,大面积的农田年久失修,出现严重损坏,加之地方开发建设以及多年的无序耕作,造成水土流失状况严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00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落户平定县,自此全县展开了历经十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热潮。经过多年的治理,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全县群众的农业调产、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工程也被称为“富民工程”。
截潜流工程——带来农业发展新希望
水是发展农业的命脉,要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水利是关键。
可对于只有两口浅水井的平定县冶西镇孟家村而言,全村200口人的生活用水原本都只够勉强维持,更别提搞农业建设。因此,多少年来,村里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以前想过打深水井,可是费用太高,村里人承受不起。”孟家村党支部书记孟素琴有些无奈地说。
然而,截潜流工程让原本一筹莫展的孟家村人看到了希望。原来,在村子的西边有一股地下径流,只是多年来这些地下水并没有被利用起来,而是白白地流走了。2014年年初,经过充分调研,平定县决定在该村实施截潜流工程——将潜藏在地下的水流截断以蓄积水源。2014年4月,工程动工了。
据了解,工程投资26万元,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补贴,补贴额度达到了70%,其他资金靠村集体自筹。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前期蓄水也基本完成,年可用水量达到1.04万立方米,不仅解决了孟家村100亩经济林栽植缺水的难题,还解决了周边200余亩旱地的缺水和干旱季节人畜饮水问题。
“有了水一切就都好办了,今年肉牛养殖场就能投入使用,牛粪可以用来养殖蘑菇,蘑菇渣还可以种地,同时还要让村里人用上沼气……”看着眼前这块600立方米的蓄水池,孟素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水井水窖——“蓄满”致富好前景
事实上,孟家村的变化只是平定实施水保工程的一个缩影。而平定县石门口乡里徐峪沟村,同样尝到了这一重点水保工程的甜头。
种植蔬菜离不开水,可里徐峪沟村偏偏是个缺水的村。于是,无论是春播还是秋种,一个蓄水30立方米的小水窖,便成了里徐峪沟村村民李润昌最管用的工程。
“以前旱地大部分只能种些玉米和谷子,产量就是千斤左右。2012年水窖修起来后,村里人开始种植蔬菜,收入比先前多了不少,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许多。”谈起现在的生活,李润昌还是比较满意。
他告诉记者,在项目的支持下,全村共修建了12个水池、水窖,村民们利用这些水源,发展了60亩菜地。而他自家的两亩多菜地,一年可在春季、夏季、秋季分别种植西葫芦、豆角、白菜等蔬菜,年收入可达两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里徐峪沟村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共修筑了4眼旱井,旱井蓄水后,村民将附近的耕地调整成了菜地和果园,目前已经发展蔬菜种植100亩,年收益达到40余元。同时,种植果园80多亩,到盛果期可以为村民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
岔河村新修建了2个水窖和1个水井,该村党支部书记穆银柱告诉记者,他们村明年计划发展50多亩的菜地,用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据了解,自200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落户该县,为该县群众的农业调产、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合理地利用窖和地之间的配套关系,一是解决抗旱点种、农药施肥等用水,达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径流,提高降雨的入渗量,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三是结合护地坝、排洪沟渠建设,做到小水不出地、中水入旱井、大水顺沟排,达到防洪、护地的作用。特别注重小泉、小水的利用,在基本农田和经济林区修建旱井、水窖685眼(口),蓄水能力3.425万立方米,充分积蓄雨水,保障项目区农民生产用水的功效。
国家水保建设——惠泽千家万户
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话语,都是对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肯定和褒奖。
我省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主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革命老区实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此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补充了水源,解决了农作物生长期水源不足的问题,使干旱地薄田变成了水浇肥地,改善了干旱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调解了降水与用水错位的矛盾,提高了抗旱减灾增产能力和科技含量,为干旱山区推广农业科技,带动当地老百姓进行种植调产创造了条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28.4平方公里,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5779处,工程的实施有效拦截了地表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更是三晋大地农民期盼度最高、受益最直接、效益最显著、联系最紧密的一项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对于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革命老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