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水利厅水土保持局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山西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让我省农业发展“后劲”十足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康煜 武鹏 曹金红 发布时间:2015/1/30 17:00:00


水土保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2003年,山西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正式启动。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该项目的实施犹如一剂“强心针”,为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十足的“后劲”。为更好地了解这一项目给各地带来的变化,记者亲赴闻喜、平陆进行采访。

(一)

因为深知此行采访任务重,这一天七点不到记者就出发了。冬的寒意,让记者多少有些发怵。然而,令记者兴奋的是,虽然已是隆冬时节,河东大地上却能看到片片麦绿,这无疑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暖色。当天中午,当记者来到闻喜县侯村乡下峪村时,该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安俊已如约等候。

一见到记者,搞了30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的陈安俊便打开了话匣子:“2003年,山西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落地的时候,我意识到,对闻喜这样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来讲,是一个造福千家万户、促进全县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

陈安俊告诉记者,当年,为了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他和同事们东家进西家出,磨破了嘴皮子、磨烂了鞋底子,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愿意参与的老百姓寥寥无几。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经过商量,陈安俊和县水务局领导带领村里的几个代表前往稷山县考察。在稷山县,地里栽的核桃树、山上种的双季槐让大家大开眼界,再一打问亩产值,更是让一年四季只知道侍弄小麦的这些代表惊讶!

回到村里,大家一合计,把那些耕种效益不好的山坡地,全部拿出来参与到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来。县水务局不仅提供良种,还请来了技术员,指导大家科学耕种,并且连续三年为村民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同时,还为村里修建了水利设施,把平时的雨水和山泉水收集起来。这样一来,受益耕地达到300余亩,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推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时,水务局还非常注重治理和引导相结合、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相结合、国家和社会资金相结合,成立合作社,提倡土地流转,鼓励社会资金参与。

赵虎吉、李明和李健,是闻喜当地的生意人。2011年,在了解到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广阔前景后,2012年,他们在该县下峪村的山上修建了水利工程,种植了核桃树、双季槐等经济作物。仅此一项,就为当地拉动投资700多万元。

马玉龙,是石门村人,今年70岁,和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是第一批加入到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村民之一。2003年,在水保项目的支持下,他种植了4亩核桃树,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让他尝到了甜头,也在村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当年,石门村的核桃地就扩大到100多亩,160户村民中,有70%的村民种上了核桃树。截止2013年底,达到600多亩。再加上其他经济作物,总计达到2000亩,村民的人均收入从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数据显示,自从2003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来,闻喜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3.94平方公里。其中,新修梯田39.3公顷,营造经果林1461.4公顷、乔木林1484.25公顷,封禁治理4085.1公顷,保土耕作7303.5公顷,建成淤地坝2座、人字闸11座、小型引水工程16处,整修田间道路61.5公里,总投资达2739.66万元。

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示范和推动下,2013年,闻喜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05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23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70.26%和210.25%,林草覆盖率比2002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二)

记者结束了在闻喜的采访,又马不停蹄地到了平陆。

在平陆县张庄村,陪同记者采访的村支书张正东说,他们村的水利灌溉设施是今年建起的,水务局为此投资了20多万元,当年就有超过300亩土地受益。

他说,别小看这点水,平均到每家农户,收入可以增收2000元以上。而且最让老百姓高兴的是,这些生产道路、饮水工程,以及苗木引进都是县里的水利部门负责,老百姓只需要负责后期的管护,而所产生的效益却全部归农民所有。

目前,该村的水保林、经济林和核桃林达到了400多亩,让村里的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站在张庄村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新修的梯田层叠而上,一棵棵山核桃树在山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毋庸置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让平陆百姓的日子一天好似一天,而该县的经验更是值得全省各地学习。

据运城市水保站副站长闫立业介绍,平陆县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几下几个方面:

水土保持与水利发展相结合,即根据项目区的特点,采取上游建坝蓄水,下游灌溉浇地,前期拦沙提水,后期成为高产高效良田。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即在项目区内实施坡改梯、保土耕作、引水工程等工程措施,使旱地变水地、小块变大块、低产变高产,从而实现荒山绿起来、大坝建起来、泉水蓄起来、泥沙拦起来的目标。

水保治理与封禁管护相结合,即坚持大面积治理,全方位封禁的原则,能建则建,能治则治,能封则封,让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水保综合开发与主导产业相结合,即在项目区内大力发展以核桃树、双季槐为主的经济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民真正尝到甜头。

记者从平陆县提供的一份资料上看到,2010-2014年,平陆县共涉及降龙、张峪涧以及张沟3个项目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89万亩。其中:坡改梯0.0875万亩,水保林0.885万亩,经济林0.335万亩,保土耕作1.46万亩,封禁治理3.12万亩,新修生产道路28.5公里,小型水保工程5(处)座,共完成投资1196.8万元。

闻喜、平陆两县的情况只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缩影,纵观我省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国家水利部、国家农发办和省农发办的大力支持下,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和精品工程,全面提高项目区治理水平,实现农发水保建设与农业产业规模化并举,从而切实推动了我省农发水保项目的跨越式发展。

链接

2010-2014年,我省农发水保项目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401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185公顷、水保林3810公顷、经济林3574公顷、封禁治理23742公顷、保土耕作7662公顷;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1处、新修生产道路245.15公里。

2010-2014年,我省农发水保项目累计投资12359.8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3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3224.75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06.66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73.59万元,群众自筹(投劳折资)资金1354.87万元。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