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中原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今年春节,我回老家时,特意给村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了两箱晋泉高粱白。虽然我不是有钱人,但我认为这个钱花的值!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现在的“90后”“00后”相比,我的童年有着太多的苦涩。那时候,我们家是村里面最穷的,兄弟姐妹好几个,母亲身体不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逢年过节也不能吃上白面馒头。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神州,家里的生活有了好转。那年过春节,父亲给我点零钱,让我去村里的代销点买些红薯干酿造的散酒。我兴高采烈地跑出门,进了代销点,我的眼睛就直了,柜台里的水果糖让我垂涎三尺。我手里攥着钱,眼睛再也离不开糖果,最终也没有抵挡住诱惑,把买酒的钱花得干干净净。
解馋以后的我很害怕,不知道回家怎么向大人交差。天快要黑了,我躲到隔壁赵伯伯家不敢回去。赵伯伯问明缘由后,从他家柜子里拿出来一瓶晋泉酒,他提着酒送我回家,父亲怎么也不肯收这瓶珍贵的晋泉酒。赵伯伯的儿子在太原当兵,大老远托人捎回来的晋泉酒,是孝敬赵伯伯的。最后在赵伯伯的坚持下,父亲收下了赵伯伯送的晋泉酒,条件是赵伯伯必须在我们家一起吃饭喝酒迎新年。
浓浓的酒香吸引了邻居们过来品尝。当然,大过年的,谁来也不会空手,有的拿两块豆腐,有的拿一碗油炸丸子,有的拿几把炒花生。大人们喝酒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疯玩,那个春节过的好不热闹。从此以后,我也记住了晋泉高粱白,记住了那沁人心脾的酒香。
后来,我考上了太原的一所高校。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也为了弥补当年的“过失”,我利用业余时间做家教、干临时工赚钱。寒假回家,我用挣来的钱买了两瓶晋泉高粱白,送给父亲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他一边嗔怪我不该乱花钱,一边让我把赵伯伯等乡邻请来做客。打开酒那一刻,酒香四溢,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从前。赵伯伯更是满心欢喜,大加盛赞酒好。我郑重地给乡亲们端酒,千言万语和所有的感激之情都在那一杯晋泉高粱白里面。那一刻,我感觉我长大了。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学校工作,虽然远离了太原,但我经常请太原的老同学给我邮寄晋泉高粱白。因为每次回老家过年,如果没有晋泉高粱白,父亲和乡亲们就会觉得就像缺少一样东西,没有滋味。
时光如梭,现在的晋泉高粱白更加好喝了,只是当年的父老乡亲再也聚不齐了,有的进城跟着儿女们生活,有的进了敬老院,还有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多年以后,有一天父亲打电话告诉我,赵伯伯去世了,我拿着电话半天说不出话来。父亲接着说,希望我能够给村上敬老院的老人们送一份爱心,让老人们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品尝到晋泉高粱白。我爽快地答应下来。
记住乡情,记住乡愁,更会永远记住晋泉酒。
责编:赵薇